文化事务

文物修复组

文物修复组主要为公共博物馆的馆藏提供修护服务,使文物得以长久保存,世代相传。修复组年内共处理和修复了583项文物,包括书画、历史文献、印刷品、纺织品、金属品、陶瓷、有机类文物和出土文物。此外,修复组也继续为各项专题展览提供技术支援服务,并协助管理14所公共博物馆、两所文物中心、古物古迹办事处和艺术推广办事处所收藏的约20万件藏品。

图片
文物修复专家正在修补植桂书室一件损毁了的木制文物。

修复组以试验性质使用湿度感应器和测压计搜集李郑屋汉墓四周土壤的水文地质数据,此举大大有助文物修复主任了解墓中砖块的潮湿和盐分游移问题,以便为这座重要的古迹拟订适当的保存策略。修复组最新购置的X-射线衍射仪将有助测定博物馆藏品的状况、物料性质、劣化机理以至来源等,然后为藏品制订适合的处理方案。

图片
文物修复专家正在分析从测压计和湿度感应器搜集所得的数据,以研究李郑屋汉墓的水文地质状况。

在教育和推广工作方面,修复组年内首次在「学校文化日计划」下推出「文物修复校访周」活动,以期向在校学生宣扬文物修复的信息,并扩阔他们的视野。修复组在参与学校内举行有关文物修复的讲座、工作坊和展览,深受师生欢迎。在二零零八至零九年度,修复组亦举办了50个文物修复工作坊、修复室幕后游和专题讲座,吸引共1 208人次参加。为推动更多市民支持香港的文物保存工作,修复组招募了一队文物修复义工。年内义工队伍慷慨献出合共515小时,为多项修复计划提供服务。

为推广本地的文物修复工作,并加强与海外同行的专业联系,文物修复组于二零零八年九月,派员出席国际博物馆协会文物修复委员会在新德里举行的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两篇文物修复学术论文和一份文物修复学术论文海报。两篇学术论文的题目分别为《光辉再复活化甘棠第成孙中山纪念馆》和《文物修复拓展公众参与在香港》,而学术论文海报的题目则为《X-射线萤光谱仪在自然历史文物的应用》。

图片
文物修复专家于印度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文物修复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论文,展示本署对保存香港本土文物的贡献。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