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強身

 

引言

引言

根據「全港社區體質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各年齡層大部分體質參數較十年前同類測試的結果有所改進,反映市民對健康日益關注;但結果亦指出超過半數的市民日常體能活動未達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的指標。 要提升體質和健康水平,市民應把運動融入日常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

為鼓勵市民勤做運動,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與衞生署自2000年起,合辦「普及健體運動」,推廣運動的益處,所舉辦的活動一直深受市民歡迎。

「跳舞強身」活動是「普及健體運動」的重點項目之一,透過舉辦多元化的舞蹈同樂及晚會,鼓勵市民參與舞蹈活動,培養勤做運動的習慣,促進身心健康。

如欲查詢康文署轄下分區康樂事務辦事處舉辦的各項舞蹈訓練班和活動資料,請聯絡各分區康樂事務辦事處或瀏覽本署網頁內「社區康樂體育活動」— 社交舞現代舞爵士舞中國舞土風舞兒童舞


 跳舞的益處

每天如持之以恆累積跳舞至少 30 分鐘 (可分段進行,每次不少於 10 分鐘),可獲得以下益處:

  1. 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
  2. 增加關節靈活性和柔軟度,減低受傷和跌倒的風險;
  3. 強化肌肉,並有助減低骨質疏鬆的風險;
  4. 減低患上心血管病、高血壓、中風和糖尿病的風險,並有助預防部分癌症(例如大腸癌);
  5. 紓緩壓力,增強自信及促進心理健康;
  6. 有助擴闊社交圈子;及
  7. 有助消耗熱量,保持理想體重。

*跳舞與熱量消耗

了解體能活動與熱量消耗,有助控制體重,實際消耗的熱量取決於活動劇烈程度和時間長短,以及個人體能、技術水平,性別、年齡及體重等因素。

體重(公斤) 每30分鐘所消耗熱量(千卡)
35 53
40 60
45 68
50 75
55 83
60 90
65 98
70 105
75 113
80 120
85 128
90 135
95 143
100 150


 舞蹈的種類


舞蹈種類繁多,各具特色。部分舞蹈的特色如下:

社交舞

社交舞

從前,社交舞是少數人的高級社交和娛樂活動,其後日趨普及,成為流行的舞蹈,參與者也遍及社會各階層。時至今日,社交舞不但是藝術表演項目,也是競技場上的運動比賽項目。

現代舞

現代舞於七十年代中期才在香港興起,其後發展迅速。現代舞分為多個派別,風格各異,表現手法多元化,着重舞者的個人風格和創意。
現代舞
爵士舞

爵士舞

爵士舞的節拍強勁,舞步變化多端,深受年青人歡迎。爵士舞並不如社交舞般有多種規限,舞者可自由跳出不同的舞步,表達內心的感情。

中國舞

中國舞分為古典舞和民間舞,以舞蹈展示中國文化特色及各地民族的傳統習俗,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姿。透過學習舞蹈,舞者可加深對我國文化藝術的認識和了解。
中國舞
土風舞

土風舞

在節日慶典或團體聚會中,土風舞往往是重要的娛樂節目。土風舞簡單易學,節奏明快,着重群體的合作和協調,也能展現各地文化特色,老幼咸宜。

兒童舞

專為小孩設計的舞蹈稱為兒童舞,主要是不同舞蹈(例如芭蕾舞、爵士舞、土風舞)的基本訓練,特色是舞步活潑輕快,着重培養兒童對舞蹈的興趣。
兒童舞

Street dance

街舞

街舞起源於美國,與不同街頭文化和音樂風格有密切關係。街舞是多種舞蹈風格的總稱,包括霹靂舞(Breaking)、鎖舞(Locking)、機械舞(Popping)、嘻哈舞(Hip-hop)、浩室舞(House)、甩手舞(Waacking)、時尚舞(Vogue)、狂派舞(Krump)等等。近年有更多新的舞蹈及音樂元素融入街舞,使其定義不斷轉變。不同街舞的共同特點是着重表達自我,講求身體的律動及對個別部位的控制,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技巧,同時又能連接不同的文化。

排排舞

排排舞是一種世界各地流行的行列舞蹈,有說起源於的士高流行年代的美國西部,舞蹈不需舞伴,步法簡單,參加者行列而站,配以輕快流行音樂,跳著同一舞步及不斷轉方向。除可增強心肺功能、關節靈活及手腳協調外,排排舞還可增強記憶力和方向感。

Group dance

綜合集體舞

集體舞不拘舞蹈種類,包括排排舞、爵士舞、中國舞、民族舞、土風舞、社交舞及拉丁舞等,舞蹈多不需舞伴,一般會利用扇子、水袖、絲巾、搖鼓及竹板等不同道具,配合悅耳音樂起舞。

體能活動量的指引

兒童及青少年(5至17歲):

對於這年齡組別的兒童及青少年來說,體能活動可以是在學校、家庭及社區環境中,進行的娛樂和休閒活動(如遊戲、競賽、體育或有計劃的運動)、體育訓練、交通往來(如步行和踏單車)或家務。

  • 兒童及青少年應每星期平均每天進行最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以帶氧運動為主)的體能活動。
  • 要獲得更多健康裨益,當中應包括每星期有最少三天進行劇烈強度的帶氧運動,以及可強化肌肉和骨骼的活動。

成年人(18至64歲):

對於這年齡組別的成年人來說,體能活動可以是在日常工作、學校、家庭及社區環境中,進行的娛樂和休閒活動(如遊戲、競賽、體育或有計劃的運動)、交通往來(如步行和踏單車)、職務或家務。

  • 成年人應每星期進行最少150–30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或最少75–150分鐘劇烈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或最少相等於混合中等和劇烈強度活動模式的時間。
  • 成年人還應每星期有兩天或以上,進行中等或更高強度針對所有主要肌肉群的強化肌肉活動。
  • 要獲得更多健康裨益,成年人可以將每星期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增加到 300 分鐘以上;或進行150 分鐘以上劇烈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或相等於混合中等和劇烈強度活動模式的時間。

長者(年滿65歲或以上):

對於這年齡組別的長者來說,體能活動包括在日常生活、家庭及社區內進行的消閒體能活動、交通往來(如步行或踏單車)、職務(若長者仍須工作)、家務雜項、遊戲、競賽、體育或有計劃的運動。

所有健康並沒有體能活動禁忌的65歲以上長者:

  • 長者應每星期進行最少150–30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或最少75–150分鐘劇烈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或最少相等於混合中等和劇烈強度活動模式的時間。
  • 長者還應每星期有兩天或以上,進行中等或更高強度針對所有主要肌肉群的強化肌肉活動。
  • 為提升身體功能和預防跌倒,長者亦應每星期有三天或以上,進行多種著重平衡和力量訓練的中等或更高強度體能活動,作為每星期體能活動的一部分。
  • 要獲得更多健康裨益,長者可以將每星期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增加到 300 分鐘以上;或進行150 分鐘以上劇烈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或相等於混合中等和劇烈強度活動模式的時間。

備註:世界衞生組織的相關指引將長者年齡定義為65歲或以上;在徵詢本地相關專業組織意見後,本署認為上述所列出長者體能活動量指引同樣適用於60至64歲人士。
參考資料: 《關於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的指南》。世界衞生組織二零二零年。

 跳舞安全事項

  1. 跳舞前必須熱身,跳舞後必須進行緩和運動,可預防身體受傷。
  2. 穿著合適該項舞蹈的運動服和鞋子。
  3. 在平坦的地面上跳舞。
  4. 運動期間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向醫護人員或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更多資訊

如欲查詢有關「普及健體運動」的資料,請致電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二十四小時客務熱線:2414 5555 (此熱線由「1823」接聽) 或瀏覽康文署網頁 : www.lcsd.gov.hk/tc/healthy

如欲知道更多健康資訊,請致電衞生署健康教育專線:2833 0111或瀏覽衞生防護中心網頁: www.chp.gov.hk

下載區

圖:跳舞強身
下載「跳舞強身」小冊子

鳴謝:
中國香港舞蹈總會
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