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银光:唐涤生百岁诞辰纪念展

百丈银光:唐涤生百岁诞辰纪念展

简介

唐涤生(1917-1959)原名唐康年,广东中山人,杰出粤剧编剧家,被公认为粤剧和电影编剧界的一代奇才。今年6月18日正好是唐涤生百岁寿辰的纪念,香港电影资料馆精选27部改编自唐涤生粤剧旧作,或由他自编自导或撰曲的电影作品,以小专题的形式,分别于纪念他百岁诞辰的六月份及“影画早晨”公开放映。

 

唐涤生氏撰写的粤剧剧本总计有400多个,其中超过70个曾改编成电影,计有为芳艳芬的“新艳阳剧团”写的《程大嫂》、《洛神》、《六月雪》;为任剑辉、白雪仙的“仙凤鸣剧团”创作的《帝女花》、《紫钗记》、《再世红梅记》和《牡丹亭惊梦》;为吴君丽的“丽声剧团”编写的《香罗冢》、《双仙拜月亭》、《白兔会》等。上述剧本,皆已成为香港粤剧界的戏宝,当中多出拍成电影,历久不衰。

 

是次专题放映分四个主题:“唐歌雪影”、“古为时用”、“生旦痴情”和“奇情公案”,以不同角度回顾这位一代奇才的作品,又特别于6月18日其寿辰正日,邀请多位讲者主持座谈会,深入探讨唐涤生的创作生涯。

 

唐涤生纪念展由陈守仁教授客席策划,阮紫莹女士协助选片,特此鸣谢!

 

 

 

唐涤生小传

 

 

唐氏自小喜爱文学、音乐和戏剧,19岁于上海加入“湖光剧团”担任舞台灯光和提场。抗战期间因父母离世和广州沦陷而孤身避走香港;1937年得堂姐唐雪卿引荐,投身堂姐夫薛觉先的“觉先声剧团”任抄曲,随名编剧家冯志芬、麦啸霞等学习,1938年为白驹荣的“海珠男女剧团”编写的《江城解语花》,乃目前所知的首部粤剧作品。

 

1939年唐氏开始编写电影剧本,首作为《大地晨钟》(1940),此后不断创作电影及舞台剧本,亦为电影执导,渐次成名。1941到1944年间,是唐氏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合共编写了124个粤剧剧本,光是1944年便达58个之多!唐氏改编的剧本,有源自京剧和民间故事的,亦有改编中外文艺名著的,有时装和古装,亦有悲剧和喜剧,题材多样又不落俗套。

 

战后1945至1949年间,唐氏共创作了95个粤剧剧本,包括为马师曾、红线女编的《我为卿狂》(1946),为“觉光剧团”写的《黄花四烈士》和他首次自编自导的电影《打破玉笼飞彩凤》(1948)等。

 

1950到1955年是唐氏的成熟期,创作超过170个粤剧剧本,大多为质优和雅致的杰作。他于这个时期开始钻研元、明的古典曲本,努力提升剧作的文学境界,作品精研细琢,为香港粤剧坛开展出新面貌,蔚为奇观。

 

1959年9月14日,在“仙凤鸣剧团”第八届首演《再世红梅记》时,唐氏于观众席上晕倒,送院后延至翌日不治,享年42岁,实有天妒英才之慨叹!

 

本节目内容并不反映主办机构的意见。如遇特殊情况,主办机构保留更换节目的权利。

电影放映

放映时间表

座谈会

票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