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回顾系列3:允文允笑莫康时

简介

莫康时是[编 + 导]系列继程刚、岳枫后的第三位研究对象。

1908年出生的莫康时早在三十年代已经进入电影行业,初期以编剧为主,1939年开始执导。因为出身编剧,又精于外文,便利他从外国电影中撮取题材,故莫康时大部分电影都自编自导(不过也不时替其他导演「操笔」,包括李应源、吴回、秦剑、张瑛、黄尧、陆邦、俞亮等)。以作品类型论,他又以喜剧见称。最早一部可能是1947年他任编剧、杨工良执导的《苦凤莺怜》。他早期的喜剧片似乎都带有点艳情成份:如《情焰》(1946)中便有李兰情挑李清的场面,《宝玉奇缘》(1949)更惹来《大公报》这样的评语:「一时集中于奇异的艳遇,一时又以宝玉相牵……凑成一个没有血肉的所谓『谐艳喜剧』。」1950年,他改编了流行小说作家高雄(即三苏)在《新生晚报》上连载的日记体人气小说《经纪日记》,一口气拍了三集,分别是《经纪拉》(二月)、《经纪拉与飞天南》(五月)和《摆错迷魂阵》(九月),正式奠定了「喜剧圣手」的地位。三部作品里只《摆错迷魂阵》曾于电视台播放,但箇中对商业社会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的辛辣笔触,在粤语片中几乎找不到相近例子,其贴切性放在今天的香港社会,也没有半分过时。这项特色,很可能得力于原著的尖锐讽刺风格,但莫康时对节奏、演员和夸张与写实之间的拿捏,无疑十分准确。

莫康时喜剧的另一特色,是在故事主线与主要人物之外,很注重编排影片的枝叶的衬托与配角的人物塑造,使影片的肌理来得格外丰富与多彩。因是故,不少「绿叶」级的演员,在他的电影里都有难得一见的发挥,以这次选映的作品为例,《初为人母》(1954)里的马笑英与麦炳荣、《乡村姑娘》(1955)里的伊秋水与高鲁泉、《天之骄女》(1956)里的梁醒波与欧阳俭、《金夫人》(1963)里的骆恭与《工厂皇后》(1963)里的陈立品,虽戏份不多,但都光芒四射、叫人眼前一亮。

在莫康时的电影里,有两名女演员与他合作无间,演出和形象都变化多端,她们是五十年代的芳艳芬和六十年代的丁莹。前者与他合作了15部作品,后者更多达23部。在他的导演下,芳艳芬的喜剧才华有着淋漓尽致的展现,不论是戆直得来有点傻乎乎的天真少女、鬼马淘气的小精灵、刁蛮任性的大小姐,抑或是挑通眼眉的妙女郎,都跳脱可人。至于丁莹,更可说是由他一手打造出来的新一代女星,从第一部合作的《何处是儿家》(1959)到最后一部《四姊妹》(1966),七年间变身无数,亦刚亦柔,多面的形象补足了稍欠火喉的演技。丁莹能成为岭光公司唯一而又红极一时的当家花旦,莫康时实在功不可没。

除了《经纪拉》,莫康时还有两个脍炙人口的系列式创作,而且都是以现代年轻女性为主角的「珍姐邦」/ 女侠盗式动作片:1965至67年间拍摄的两部《巴士银》(《巴士银巧破豪门计》及《巴士银妙计除三害》)和四部《女杀手》(《女杀手》、《女杀手虎穴救孤儿》、《空中女杀手》和《无敌女杀手》)。此外,他的一系列职业女性电影,诸如《工厂皇后》、《都市两女性》(1963)、《摩登女郎》(1963)和《点心皇后》(1965)等,俱反映出他对时代和城市变化的敏锐触觉,捕捉了六十年代香港进入经济起飞时期下,备受西方文化影响、男女社会地位开始产生移位的现象。

莫康时生平

莫康时, 广西藤县人,1908年12月25日(一说31日)出生,是上海岭南大学附中毕业生,之后就读沪江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进入上海长城影业公司学习编剧。1932年,他与冯志刚、李应源合编了《黑影》的剧本。 1935年,他应香港凤凰影片公司邀请导演了默片《日落》,但影片尚未公映,凤凰已破产结业。 1936至39年间,他去了南京任南京戏院经理,公余时替美国影片公司做翻译。 (另一说法,则指他从沪江大学转广州岭南大学念外文系,毕业后在广州一家美国电影公司任翻译及编写字幕。)

1939年他在香港写了《姑缘嫂劫》(改编自舞台剧)和《银灯照玉人》(1940)的剧本,均由李应源导演(后者在1955年由李重拍)。同在1940年,他也导演了首作《大地回春》(廖侠怀、白燕、陆小仙主演)。香港沦陷后,他随「影友剧团」回内地巡回演出。

抗战胜利后,他回港继续拍片。香港战后第二部电影《情焰》(国语发音),导演就是他。之后他的电影事业稳步上扬,直至1969年4月15日逝世为止,执导电影共137部(当中约一成是国语片)。他与黄岱、龙图、胡鹏、冯志刚、李铁、吴回、黄鹤声、卢雨岐、珠玑当年并称「十大导演」,也曾合组「十兄弟电影企业公司」。他逝世后,「八兄弟」(缺黄鹤声及已逝的黄岱)及他的徒弟杨权为纪念他拍了《成家立室》,故事改编自他1955年作品《十字街头》。

本节目由「香港粤语片研究会」策划。

本节目内容并不反映主办机构的意见。如遇特殊情况,主办机构保留更换节目的权利。

电影放映

放映时间表

座谈会

票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