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存与启迪二 — 香港早期声影遗珍

简介

战前求存与战后复原之动力

抗战复员届七十个年头的当下,两岸四地都以不同形式的纪念会和活动去反思历史和民族、战争的残酷等问题。七、八十年前,香港人如何摸着石过河地由逃难、一楼十数伙、揼石仔、耕种,到开发贸易、工业、娱乐业,慢慢由小渔村变大都会?七十多年前被电影胶卷纪录下的光影故事、社会面貌,正好作为了解大战前后香港这片被认为地理独特的所谓「福地」,如何适应战前和战后的政经环境的重要文献。

认识历史有助展望将来,看早期电影,亦必然有所启迪。明年一月起,香港电影资料馆继续选映六部由三藩市搜罗返港、极度珍贵的三、四十年代香港电影。

最早的一部《销魂大姐》(1938)亦即是主演者最年轻的一部,由年方十七的南国影后陈云裳主演,配上公子哥儿邝山笑和负心汉黄楚山,加上为调度而设计的场景,可观性很高。虽然前段仿效西片处境喜剧的手法和后段急转直下变悲情的处理有些格格不入,亦不失为认真细致的尝试。

黄岱导演的《钟馗捉鬼》(1939)是一段不中不西、又鬼又怪的奇幻梦境之旅,可算是早期的cult 片,结合了大人和小孩都爱看的「小人书」中的地府、鬼仔和英雄救美故事。影片制作简陋,剧情有点费解,但当中的奇趣、炒杂和无厘头,不就是我们港式喜剧的血缘吗?

再下来的《情焰》(1946)是莫康时导演、大华公司以「香港小姐李兰」作招徕的「追女仔」爱情喜剧。两生吴楚帆和李清,配两旦李兰和郑孟霞,再加少许艳情和几段戏中戏,是战后第二部开拍的大制作(首部为黄岱导演的《郎归晚》)。

李铁导演的《何处是侬家》(1947)由张瑛、小燕飞主演,写小教员爱上歌女而遭叔父和母亲阻挠,最后歌女为筹措爱人医药费用而牺牲自己的终身幸福,是导演拿手的伦理爱情悲剧,批判世俗眼光如何窒碍男女自由恋爱,为被歧视的歌女戏子平反。

胡鹏导演、秦剑编剧的《烽火渔村》(1948)则是渔村的蚁民被霸气业主压迫和陷害继而反抗的写实作品。剧情牵涉到三个家庭的多个角色的交汇,足显导演大胆驾驭能力之强。

《疯狂月老》(1948)由卢敦自导自演,改编自怡红生的《成报》连载通俗小说,卢敦演活敲诈勒索、骗财骗色的大老千,是继去年放映的《南岛相思曲》(1947)之后又一部有南洋元素的电影。三男三女错综关系亦反映战后社会的光怪陆离和爱情的脆弱。

六部电影无论片种类型、导演手法、剧本的情节铺排、电影语言的开发、演员的诠释上,都各有千秋,各具特色,足见本土电影在战前战后的创作动力。对期待欣赏三、四十年代老电影的研究者和广大观众,是难得的好材料,保证不会失望。

如去年一样,将特邀数位研究学者再针对各片作进一步的分析、考据和解读,希望能掀起另一股研究港片历史的热情!借此机会特别鸣谢多位应邀学者:罗卡先生、黄爱玲女士、游静博士和黄淑娴博士。

这批珍贵的硝酸片,由方创杰先生捐赠,经资料馆搜集组由美国三藩市的仓库运返香港,再由修复组主理清洁、扫描、试片的工程,至今十多部电影的数码拷贝已以2K扫描方式完成了。由于年代久远和菲林状况不佳,影片的修补和扫描需时。期待下一年再有多一批1949年或以前的香港电影重见天日!

本节目内容并不反映主办机构的意见。如遇特殊情况,主办机构保留更换节目的权利。

电影放映

放映时间表

座谈会

票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