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文化事务

博物馆

本署负责管理七所大型博物馆,即香港艺术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海防博物馆、香港科学馆、香港太空馆、香港文化博物馆和孙中山纪念馆。这些博物馆负责收藏、修复、研究、展出及诠释香港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港海防博物馆展示本港六百年的海防历史。

香港海防博物馆展示本港六百年的海防历史。

本署亦负责管理香港电影资料馆、艺术推广办事处、香港文物探知馆、屏山邓族文物馆暨文物径访客中心,以及七所规模较小的博物馆,即茶具文物馆、李郑屋汉墓博物馆、罗屋民俗馆、上窰民俗文物馆、三栋屋博物馆、香港铁路博物馆和葛量洪号灭火轮展览馆。

茶具文物馆与毗邻的罗桂祥茶艺馆展出珍贵的古瓷及印章。

茶具文物馆与毗邻的罗桂祥茶艺馆展出珍贵的古瓷及印章。

在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本署辖下各间博物馆为不同类型的观众推出多项启发性和趣味兼备的展览和节目,吸引了逾630万人次入场参观。

年内,本署公布第二份公共博物馆五年业务计划(二零一三至一八年)。该业务计划列出博物馆的理想、使命和信念,以及为追求卓越而制定的发展计划。个别博物馆和办事处亦拟定了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计划。

博物馆谘询委员会

为加强博物馆的问责性,让公众更多参与博物馆的管理工作,当局在二零一零年十月成立了三个(即艺术、历史和科学)博物馆谘询委员会。年内,谘询委员会继续就博物馆的定位、业务发展策略、市场推广及社区参与,以及提高博物馆运作效率和问责性的措施向本署提供意见。委员会成员包括学者、博物馆专家、艺术家、艺术推动者、市场推广/公关专业人士,以及社区领袖。

非物质文化遗产谘询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谘询委员会於二零零八年七月成立,目的是监督首次在香港进行的全港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并就普查工作向政府提供意见。委员会成员包括本地学者、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第三届委员会的任期於二零一三年一月一日开始,委员人数有所增加,以吸纳更多方面的专家。另外,委员会的职权范围亦予扩大,就保护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宜(包括研究、宣传、弘扬、传承及振兴)提供意见。

本署根据首次全港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结果,於二零一三年七月至十一月就建议清单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公众谘询,其後委员会通过一份包括48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清单。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於二零一四年年中公布。

博物馆见习员培训计划

为培育博物馆专业人员,本署在二零一零年开始推出「博物馆见习员培训计划」。见习员分别派驻香港艺术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电影资料馆、艺术推广办事处和文物修复办事处,接受为期两年有关博物馆管理或文物修复工作的在职培训。见习员学习如何管理博物馆服务和筹办教育活动,并有机会亲身尝试筹备展览和其他计划。见习员人数由二零一二年的15名增至二零一三年的24名。

香港艺术馆

年内,香港艺术馆与朱铭美术馆合办「刻画人间—朱铭雕塑大展」。这是国际知名艺术家朱铭首次在艺术馆举办的大型个人展览,逾120套作品於两个展览厅、毗邻艺术馆的露天广场,以及梳士巴利花园艺术广场展出。

由皮道坚策展的「原道—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概念」展览,展出创作路径有别於传统西方艺术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并探讨其背後理念(「道」)。「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奖」则展出在二零一三年获选参展的97件艺术品,当中包括14名得奖者的作品。

香港艺术馆举办大型当代艺术展览「原道—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概念」,汇集内地、台湾、香港及海外共37名华人艺术家的作品。

香港艺术馆举办大型当代艺术展览「原道—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概念」,汇集内地、台湾、香港及海外共37名华人艺术家的作品。

为加强粤港澳三地的文化合作,香港艺术馆、广东省博物馆和澳门博物馆於二零一二至一四年间联合举办「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巡回展览。展览於二零一三年七月十九日至二零一四年二月十六日期间在艺术馆举行,共吸引了186 300人次入场参观。

「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展览由香港艺术馆、广东省博物馆及澳门博物馆合办,以外销瓷器为主线,探讨海上贸易的角色。

「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展览由香港艺术馆、广东省博物馆及澳门博物馆合办,以外销瓷器为主线,探讨海上贸易的角色。

香港於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以「身是客」展览参与在台北举行的「香港周2013@台北」,藉以促进香港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及在海外推广本地艺术家。年内,梳士巴利花园艺术广场落成启用,令艺术馆的户外展览空间有所增加。艺术馆会定期更换在该处展出的艺术品,以展示香港艺术的创意和多元化。为配合艺术广场落成而举行的揭幕展「天、地、人—香港艺术展览」,三位本地著名艺术家甘志强、李展辉和李慧娴特别创作了多项大型雕塑作品。

梳士巴利花园艺术广场新近落成,揭幕展「天、地、人—香港艺术展览」展出本地艺术家甘志强、李展辉和李慧娴专为广场创作的大型雕塑。

梳士巴利花园艺术广场新近落成,揭幕展「天、地、人—香港艺术展览」展出本地艺术家甘志强、李展辉和李慧娴专为广场创作的大型雕塑。

艺术馆亦举办了一系列教育活动,以增加市民大众欣赏艺术的兴趣。另外,在香港艺术馆之友赞助下,本地学校获免费提供一年旅游车接送服务,让学生参观艺术馆各项展览。

除了定期举办讲座活动外,艺术馆为配合「原道—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概念」展览和「刻画人间—朱铭雕塑大展」,分别於二零一三年五月十七日和二零一四年三月一日举办了两个为期一天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多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和学者在会上发表论文,让与会者可以聆听自己欣赏的艺术家亲自提出的观点。

为提高参观者对「刻画人间—朱铭雕塑大展」的兴趣,艺术馆特别推出赛马会艺术共赏计划。该项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赞助的计划涵盖专题展览录音导赏服务、互动摄影站及教育角、艺术工作坊、免费公众导赏服务,以及为残疾人士团体而设的艺术通达活动。为配合「香港当代艺术奖2012」的相关展览,艺术馆在二零一三年十月和十一月举办了多项特备教育活动,包括一系列的公开论坛,由得奖艺术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另外,艺术馆又举办了一项特备节目「作品集评赏会」,让大专学生与他们喜爱的艺术家见面,聆听艺术家对他们的作品的专业意见。艺术馆在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举办的教育和推广活动,共吸引了逾38 000人次参与。

香港艺术馆入口外展出朱铭的雕塑作品。

香港艺术馆入口外展出朱铭的雕塑作品。

「刻画人间—朱铭雕塑大展」是著名华人艺术家朱铭历来在港最大规模的展览,展出作品选自《人间系列》共120组。

「刻画人间—朱铭雕塑大展」是著名华人艺术家朱铭历来在港最大规模的展览,展出作品选自《人间系列》共120组。

为深入研究本地艺术史,以及提供有关的背景资料,利便日後研究人员的工作,艺术馆与亚洲艺术文献库合作,於二零一三年三月展开「香港艺术历史研究—先导项目」计划。该计划包括五位本地资深艺术工作者的访谈录像,并於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举办为期一天的座谈会後作结。艺术馆会继续与其他文化机构合作,就本地艺术进行研究。

为了让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欣赏艺术馆的珍贵馆藏,艺术馆於二零一三年九月将另外50项馆藏文物的图片和详细资料上载Google「艺术计划」,以进一步加强其馆藏在「艺术计划」的资料内容。目前艺术馆在Google网络平台展示的艺术品共有140项。

香港艺术馆进一步加强馆藏上载Google「艺术计划」的资料内容。

香港艺术馆进一步加强馆藏上载Google「艺术计划」的资料内容。

茶具文物馆

茶具文物馆是香港艺术馆的分馆,藏品包括已故罗桂祥博士所捐赠的茶具和沏茶用具,以及由罗桂祥基金捐赠的罕贵中国陶瓷和印章。「陶瓷茶具创作展览2013」展出87位本地陶艺家105项精选陶瓷茶具,在二零一三年九月四日至二零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期间录得参观者逾68 900人次。为庆祝茶具文物馆成立三十周年,本署於年内筹备了一整年的庆祝活动。其中一项重点活动是「南京瑰宝—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紫砂茶具精选」展览,展出南京博物院及南京市博物馆的馆藏。在二零一四年三月二十六日至四月二十五日展览举行期间,入场参观人次逾14 700。茶具文物馆还举办了多项活动,让市民大众欣赏茶具精品和认识茶艺,年内入场参观人次为204 400。

参加「陶瓷茶具创作展览2013」导赏团的学生。

参加「陶瓷茶具创作展览2013」导赏团的学生。

香港历史博物馆

香港历史博物馆一向以培养大众对历史的兴趣,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以及培养市民对国家的归属感为使命。博物馆致力搜集、保存和展出与本港、华南及以外地区历史息息相关的文物。

除了常设展览「香港故事」外,历史博物馆亦主办或与本港、内地和海外的文博机构合办各类专题展览。

「国采朝章—清代宫廷服饰」展览是故宫博物院在境外举办的最大规模的服饰展,吸引了113 800人次入场参观。历史博物馆制作了两个具创意和启发性的多媒体节目,以助参观人士欣赏清代宫廷服饰。另外,亦举办了一系列富创意的推广及教育活动,包括由故宫博物院专家主持的公众讲座、为残疾人士提供的导赏服务,以及为年青人和一家大小而设的iPad工作坊,这些活动有助参观人士进一步欣赏清代宫廷服饰的创意和美感。此外,为加深年青人对展览的认识,历史博物馆亦举办了多项别具创意的设计活动,例如安排设计系的学生与历史博物馆的设计师合作设计展览场地和图录,以及举办时装设计比赛。

「国采朝章—清代宫廷服饰」展览展出清代帝王帝后的服饰。

「国采朝章—清代宫廷服饰」展览展出清代帝王帝后的服饰。

「认『清』设计—时装设计比赛」以时装展的形式介绍得奖作品。

「认『清』设计—时装设计比赛」以时装展的形式介绍得奖作品。

「影藏岁月—香港旧照片展」展出由历史博物馆馆藏和「梦周文教基金会中国早期摄影藏品」精选的逾700帧珍贵照片,追溯香港由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的历史变化,并回顾香港摄影行业的发展。在博物馆人员的努力研究下,这个本地历来规模最大的香港历史照片展览得以顺利举行。此外,为配合展览内容,历史博物馆与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合作,制作了一系列多媒体节目,让观众欣赏从历史博物馆新增藏品中选出的旧照片,以及见证香港岛北面城市景观多年来的变迁。这项展览大受欢迎,吸引了119 400人次入场参观。

「影藏岁月—香港旧照片展」展出逾700帧珍贵旧照片,让观众了解百年来香港的变化。

「影藏岁月—香港旧照片展」展出逾700帧珍贵旧照片,让观众了解百年来香港的变化。

「影藏岁月—香港旧照片展」的观众使用互动装置。

「影藏岁月—香港旧照片展」的观众使用互动装置。

历史博物馆又与本地团体及公共机构合作,以有关香港公众历史的主题举办展览。当中最受欢迎的包括与香港天文台合办的「香港天文台—有缘相聚百三载」展览,以及与九龙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合办的「伴你同行:香港巴士故事」展览,分别录得146 900和122 900参观人次。

「伴你同行:香港巴士故事」展览展出两辆古董巴士,左为丹拿A型巴士,右为亚比安维京五十五型巴士。

「伴你同行:香港巴士故事」展览展出两辆古董巴士,左为丹拿A型巴士,右为亚比安维京五十五型巴士。

为进一步推广长衫藏品,历史博物馆特别举办女性长衫展览,作为「香港周2013@台北」的开幕节目。「百年时尚:香港长衫故事」展览在台北诚品信义店展演厅举行,展出逾100件展品,并辅以一系列教育及推广活动,包括时装表演、示范和讲座。台北的展览相当成功,规模较小的精华展於二零一四年年初在历史博物馆举行,展示本港长衫的历史和工艺特色,并诉说与长衫有关的精彩故事,以反映香港文化的独特之处。

「百年时尚:香港长衫故事」展览於二零一四年年初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让观众细味本港长衫的传承与创意。

「百年时尚:香港长衫故事」展览於二零一四年年初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让观众细味本港长衫的传承与创意。

为使馆藏更加丰富,历史博物馆於年内展开两项新的徵集行动:「我们的历史」照片徵集行动,以及「童玩同珍」玩具徵集行动,呼吁市民捐赠旧照片和不同年代的玩具。通过这两项徵集行动以及持续进行的香港长衫和儿童生活徵集行动,历史博物馆共徵得超过940项物品。

为配合「伴你同行:香港巴士故事」展览,历史博物馆举办有奖问答游戏,吸引了7 600位市民参加。得奖者获安排於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和十二月到九龙巴士车厂参观。

历史博物馆负责「2013香港国际博物馆日」的统筹工作。在二零一三年五月中,历史博物馆举办一系列青少年活动包括比赛、「面书」(Facebook)游戏和工作坊,并推出其他新猷,例如智能手机游戏iButterfly、在「香港故事」展览厅举行的中乐表演、博物馆馆长讲座系列及研讨会,藉此鼓励更多市民参加国际博物馆日的节目。

「2013香港国际博物馆日」由香港历史博物馆负责统筹。图中学生参加工作坊,设计心目中理想的香港博物馆。

「2013香港国际博物馆日」由香港历史博物馆负责统筹。图中学生参加工作坊,设计心目中理想的香港博物馆。

另外,历史博物馆全年举办了多项教育及推广活动,包括讲座系列、工作坊、研讨会、实地考察、电影放映会、比赛,以及亲子和外展活动等,以提高市民对本地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兴趣。

历史博物馆於二零一三年十月举办「第三届校际香港历史文化专题研习比赛」,二零一四年一月举办「第八届历史照片研究比赛」,并於二零一三年八月与香港电影资料馆合办「未来馆长培训班」。此外,博物馆与多所本地大学(例如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珠海学院香港历史及文化研究中心)紧密合作,一同举办公开研讨会和讲座系列。

为照顾有特别需要的人士,历史博物馆继续与香港展能艺术会合办「伤健共融计划」,为听障及视障人士提供手语传译导赏服务和模型制作工作坊。同时,「博物馆共融计划」亦在「探本溯源: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展」和「国采朝章-清代宫廷服饰」两个展览提供专为听障、视障及智障人士而设的手语传译导赏服务、口述影像导赏服务、模型制作和触摸工作坊,让他们尽情欣赏展览。

为进一步拓展观众羣,历史博物馆在二零一三年四月和五月与香港教育剧场论坛合作,在小学举办本地历史和文化遗产外展剧场表演活动。

博物馆职员主持「社区关怀计划」的外展工作坊。

博物馆职员主持「社区关怀计划」的外展工作坊。

历史博物馆亦加强与香港小童群益会、保良局、协康会和香港新移民服务协会等本地社区团体及非牟利机构合作,於年内为长者、新来港定居人士、青少年及少数族裔人士举办「社区关怀计划」,通过各项推广活动,例如故事剧场和模型制作工作坊,增进他们对香港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历史博物馆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慷慨资助,开展一项名为「耆趣艺游—赛马会健脑行计划」的先导计划。该项为期18个月的计划於二零一四年三月推出,为长者和脑退化症患者提供展览导赏服务,并举办工作坊和外展活动,让参加者在有助刺激思维、互相分享经历和进行社交互动的环境下,探索文化历史和艺术品。

香港历史博物馆全年的参观者达830 200人次。除了香港海防博物馆和孙中山纪念馆外,历史博物馆辖下还有三所规模较小的分馆,分别是位於鰂鱼涌公园的葛量洪号灭火轮展览馆、深水埗的李郑屋汉墓博物馆,以及柴湾的罗屋民俗馆。年内,这三所分馆的参观者分别有66 700、36 900和12 800人次。

香港海防博物馆

香港海防博物馆是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分馆,由筲箕湾旧鲤鱼门炮台改建而成。除了常设展览「海防风云六百年」外,博物馆於年内还举办了「抗日英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文物展」和「勇者无名:香港军事服务团历史展」两个专题展览。

观众细阅展板资料,了解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为捍衞家园所作贡献。

观众细阅展板资料,了解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为捍衞家园所作贡献。

为配合两个专题展览,海防博物馆在展览期间举办了有关东江纵队和港九独立大队的讲座系列;至於「勇者无名:香港军事服务团历史展」展览,博物馆则举办了名为「与前华籍英兵有个约会」的教育活动,让前华籍英兵与公众分享他们在服役期间的个人经历。截至二零一四年三月底,共有249人次参加这些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与前华籍英兵有个约会」向观众介绍英军的武器装备。

教育活动「与前华籍英兵有个约会」向观众介绍英军的武器装备。

海防博物馆全年的参观者共有121 300人次。

孙中山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位於法定古迹甘棠第之内。年内,除了两个以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及他与香港的密切关系为题的常设展览外,纪念馆还举办了两个专题展览,分别是「孙中山与家属」和「纸上风云:辛亥革命在广东」。

参观「孙中山与家属」展览,可以加深对国父家属的认识,并了解他们如何支持国父的革命事业。

参观「孙中山与家属」展览,可以加深对国父家属的认识,并了解他们如何支持国父的革命事业。

纪念馆全年的参观者共有60 400人次。

香港科学馆

「军事天才凯撒大帝」展览於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七日至二零一三年四月十日举办。展览重塑昔日罗马帝国的光辉岁月,展出古罗马时期的机械互动模型,让参观者体验和探索当时的科技。这个融合古代科技与历史题材的展览深受不同背景和兴趣的观众欢迎,吸引了122 000人次入场参观。

「野外生态摄影年展」展出由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英国广播公司商业分支合办的「野外生态摄影大赛」一百幅得奖作品,这些照片从二零一二年所收到的业馀及专业摄影师48 000幅参赛作品中精选出来,以幻灯片形式展示,通过丰富的影像赞美动物世界壮丽多姿,同时亦清楚提醒大家自然界非常脆弱。展览於二零一三年六月一日至九月一日举行,参观者非常踊跃,总数达197 200人次。

为配合该项展览,科学馆於二零一三年七月举办「生态小记者比赛」,藉此增进学生对生态学的认知和自行研习的技巧。这项比赛大受学校、教师和学生欢迎,得奖作品於展览期间展出。

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巨龙传奇」展览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独家赞助,是本港历来最大规模的恐龙展览。展览占地2 500平方米,参展的13个机构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包括内地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和海外专业机构。展览内容丰富,在逾190项展品中,约有半数为恐龙化石,如全副骨架、头骨、椎骨、带羽毛恐龙和恐龙蛋等。其他精彩展品包括长30米的恐龙骨架模型、机械恐龙,以及复制恐龙脚印化石遗址。

香港科学馆广场展出六只专为「巨龙传奇」展览制作的巨大机械恐龙。

香港科学馆广场展出六只专为「巨龙传奇」展览制作的巨大机械恐龙。

为加强展览的吸引力,科学馆采用了物像辨识装置、实时立体展现和扩增实境技术等先进技术,制作多个多媒体节目、电脑动画和互动展品。其中的「寻龙记」流动应用程式,让观众可随时随地看到活灵活现的恐龙动画,并获得「2014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的最佳流动应用程式(流动资讯)金奖,以及「2013/14亚洲智能手机应用程式大赛」优异奖。

参观「巨龙传奇」展览的观众可与机械恐龙互动。

参观「巨龙传奇」展览的观众可与机械恐龙互动。

这项展览备受市民和传媒注目,由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八日开幕至二零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参观人数刷新纪录,达71万人次,每日平均有超过5 800人次,在高峰期单日更录得逾12 000人次。

科学馆还举办了多项创新的教育及推广活动,以配合该项大型展览。亲子活动「恐龙夜派对」於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和二零一四年一月举行,多个家庭在馆内体验独一无二的晚间留宿,探索恐龙生活百态及认识古生物学。这项活动反应热烈,接获超过1 600宗申请。

为配合「巨龙传奇」展览,香港科学馆举办亲子活动「恐龙夜派对」,参加者乐在其中。

为配合「巨龙传奇」展览,香港科学馆举办亲子活动「恐龙夜派对」,参加者乐在其中。

此外,由著名澳洲形体剧团Erth Visual & Physical Inc.主持的「勇闯侏罗纪」互动剧场,让小朋友亲身接触不同类型的恐龙。科学馆亦邀请了本地布偶剧团,前往学校和非牟利团体进行外展布偶剧场「小恐龙保衞战」,让小朋友在充满趣味的环境下学习有关恐龙的知识。其他推广活动包括激光表演、讲座、导赏服务、电影欣赏、科学示范、科学比赛、儿童趣味实验班、亲子工作坊等。

年内,科学馆增添了九项与史前鱼类及昆虫有关的藏品。在「新展品区」内,推出14件关乎不同数学课题的展品。参观者可以在该展区试玩新的互动展品,并就展品的设计和性能提出意见。能源效益中心亦已局部翻新,并就全球能源资源和本地再生能源应用等课题,推出多项新的互动展品。

科学馆的科讯廊展示本地大学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部分成果。在二零一三年四月十三日至九月四日,科讯廊联同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一项名为「大豆回家」的专题展览。

在二零一三年十一月,科学馆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京港学术交流中心、香港中华科学与社会协进会合办「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公开讲座,邀请内地和本港五位杰出科学家就本港肝脏移植的发展历程、高性能计算的挑战、环境污染与公众健康等课题作公开演讲,介绍最新的科技发展,特别是华人科学家所作的贡献。

「活的科学2014」由裘槎基金会赞助,科学馆与英国文化协会、教育局和香港教育城有限公司合办,内容包括科学传意比赛、辩论比赛、讲座系列、工作坊、示范及科学话剧表演和家庭同乐日等多项教育活动。

「活的科学2014」家庭同乐日广受欢迎。

「活的科学2014」家庭同乐日广受欢迎。

科学馆又联同各学术机构、专业团体和政府部门合办多项特备节目,包括「趣味科学比赛」、「第十六届『常识百搭』创新科学与环境探究展览」、「香港学生科学比赛2013」、「第四十六届联校科学展览」、「机械奥运会」、「研究资助局公众讲座」,以及「科学为民服务巡礼」。

为引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以及培养年轻一代的科学头脑,科学馆与19个不同的科学团体及政府部门首次合办「2014香港科学节」。科学节在二零一四年二、三月期间举行,为科学爱好者、对科学充满好奇的人士、一家大小和公众提供互动讲座、话剧表演、实验班、工作坊、比赛、考察、参观活动和家庭同乐日等47项不同的活动。凭藉合作伙伴的专长,科学馆举办了多项别具特色的活动,让参加者更清楚了解本港处理污水的过程,以及香港的地质史、湿地和候鸟等,令科学教育活动由科学馆延伸至香港不同的地区。

「2014香港科学节」现场,小朋友给特大肥皂泡围起。

「2014香港科学节」现场,小朋友给特大肥皂泡围起。

年内,共有2 113 000人次参观科学馆的展览及参加其教育和推广活动。

香港太空馆

香港太空馆在一九八零年开幕,是致力在本港推广天文和太空科学知识的重要机构。馆内的主要设施包括何鸿燊天象厅、太空科学展览厅和天文展览厅。两个展览厅合共有五十多组展品,当中主要为互动展品。何鸿燊天象厅为观众带来视听效果震撼的全天域电影,以及放映具教育性的天象节目。

为庆祝中国首次以月球车探测月球,太空馆於二零一三年十二月至二零一四年三月期间举办了一项名为「嫦娥三号探月任务」的专题展览。

太空馆两个展览厅的翻新工程已经展开,新展览厅的最後设计亦已完成,整项工程预计於二零一六年年底前竣工。太空馆的网站(http://hk.space.museum)载有大量关於天文和太空科学的资料和教材,深受大众欢迎。

太空馆与香港中华总商会、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及酒泉衞星发射中心合办「少年太空人体验营」。体验营其中一项活动於二零一三年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二日举行,30名获选参加的本地中学生前赴中国北京和酒泉两地访问,学习太空科学知识和亲身体验太空人训练。

少年太空人对体验营充满期待。

少年太空人对体验营充满期待。

学生参观酒泉衞星发射中心的控制室。

学生参观酒泉衞星发射中心的控制室。

年内,太空馆首次与美国夏博太空科学中心合办「数码天空学生交流计划」,在香港挑选了12名学生,与美国的学生合力制作天文节目。港方学生在二零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至四月三日期间前往加州奥克兰探访美方学生,双方一起展示合作成果,并於当地的学校和社区推广天文,美方学生则於二零一三年七月到访香港。这项交流计划由美国博物馆交流基金赞助,该基金由美国国务院教育和文化事务局创立,美国博物馆协会管理。

「数码天空学生交流计划」的参加者在本港一所中学展示合作成果。

「数码天空学生交流计划」的参加者在本港一所中学展示合作成果。

年内,太空馆上映了一个天象节目、两部立体球幕电影、三部全天域电影和两套学校节目,共吸引400 700名观众。

另外,太空馆举办了13个专题展览,连同太空科学展览厅和天文展览厅,总计参观者达492 500人次。此外,亦举行了177项推广活动,共有22 700名市民参加。

香港文化博物馆

年内,香港文化博物馆致力提供多元化的节目和活动,重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文化和设计。

本署在全港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完成後,於二零一三年七月至十一月就建议清单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公众谘询,其後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谘询委员会的意见,拟备包括480个项目的清单。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於二零一四年年中公布。此外,政府当局亦於年内提交文件,申请将四个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别是「蓬瀛仙馆全真科仪音乐」、「黄大仙信俗」、「斲琴技艺」(古琴制作技艺)和「坑口客家舞麒麟」)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鼓励市民认识和欣赏香港及内地丰富的文化遗产,文化博物馆分别举办了两个关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与蔡昌寿斲琴学会合办的「香江琴缘」展览於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举行,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的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传统手工艺」和「表演艺术」)为切入点,向观众展示古琴艺术如何在香港薪火相传。另外,联同贵州省文化厅筹办的「根与魂·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行,展出贵州丰富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香江琴缘」展览重点介绍斲琴和琴技,让观众一窥古琴艺术的堂奥。

「香江琴缘」展览重点介绍斲琴和琴技,让观众一窥古琴艺术的堂奥。

「根与魂·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贵州丰富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根与魂·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贵州丰富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零一三年,文化博物馆为纪念国际知名巨星李小龙逝世四十周年,与李小龙基金会联合筹划大型展览「武·艺·人生—李小龙」。为期五年的展览於二零一三年七月开幕,向观众展示李小龙的一生和成就,并展出海内外收藏家借出的六百多件珍贵文物,包括李小龙的个人物品、戏服、藏书、健身设备和手稿。此外,浮空投影播放的三维李小龙动画、全新制作的3.5米高李小龙雕像,以及一套长达75分钟的《李小龙风采一生》纪录片,亦令展览生色不少。这项展览深受本地及外地观众欢迎,截至二零一四年三月底共录得超过367 000人次入场参观。

「武·艺·人生—李小龙」展览展出新制作的3.5米高李小龙雕像。

「武·艺·人生—李小龙」展览展出新制作的3.5米高李小龙雕像。

在香港,时装与明星的关系一向密不可分。今年,我们的焦点落在香港时装设计界传奇人物刘培基的身上。无论在本地或海外,刘培基都是时装和形象设计的先驱,成就卓越。年内,文化博物馆得到刘培基慷慨捐赠时装、舞台服饰、手稿和照片等大量私人珍藏,举办名为「他Fashion传奇Eddie Lau她Image百变刘培基」的个人展览,展出刘培基约70件时装、舞台服作品和其他相关捐赠物件。展览分时装设计和形象设计两个部分,主要介绍刘培基由一九七九年开始设计的时装和高级订制服,包括为本地乐坛引入的设计概念,以及在不同时期为「百变梅艳芳」设计的舞台服饰。这个展览深受欢迎,截至展期完结时共吸引约31万人次入场参观。

观众参观「他Fashion传奇Eddie Lau她Image百变刘培基」展览,欣赏时装设计大师刘培基的作品。

观众参观「他Fashion传奇Eddie Lau她Image百变刘培基」展览,欣赏时装设计大师刘培基的作品。

「艺想天开:启迪潜能之旅」展览根据侯活·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发展理论,采用创新的策展手法,为年轻观众提供全面的感官体验,鼓励他们探索艺术天地,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

「艺想天开:启迪潜能之旅」展览其中一件作品。儿童可随意触碰,攀爬其上,或在此玩耍嬉戏,全面体验展品。

「艺想天开:启迪潜能之旅」展览其中一件作品。儿童可随意触碰,攀爬其上,或在此玩耍嬉戏,全面体验展品。

另一个与观众互动的展览是「阖家平安—馆藏中国传统民间木版画」,展览特设木版画复制品,观众可通过触摸展品,亲身「感受」这种传统艺术。另外,又为视障人士提供触感图和口述影像导赏服务,让他们尽情享受参观展览的乐趣。

年内举办的其他展览包括「草间天地—赵少昂草虫小品」展览、与香港版画工作室合办的「协同版画创作系列」展览和「很久不见了,维多利亚」展览。

「很久不见了,维多利亚」展览探索艺术家对英国管治香港期间的记忆和演绎。

「很久不见了,维多利亚」展览探索艺术家对英国管治香港期间的记忆和演绎。

为配合各个常设和专题展览,文化博物馆於年内举办了多项教育及推广活动,包括讲座、研讨会、导赏服务、工作坊和示范,以满足不同羣组的需要。文化博物馆又举办了「耆趣TEEN地:老友记及新世代互动新体验」活动,推出一系列联系年轻人与长者的特备节目,让他们互动交流、分享经验,以达至教学相长的目标。文化博物馆又与教育局携手合作,举办多个展品实谈活动、工作坊和研讨会,以支援全方位学习和高中课程。

香港文化博物馆全年的参观者共有636 300人次。博物馆辖下还有三所分馆,分别是三栋屋博物馆、香港铁路博物馆和上窰民俗文物馆。这三所分馆的参观者分别为89 500、202 800和41 500人次。

艺术推广办事处

在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艺术推广办事处与不同伙伴合作,举办了一系列社区及公共艺术推广计划,藉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以及提高公众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潮装公园—歌和老街公园」计划旨在翻新公园内的告示牌及设施。工程於二零一二年九月完成,并获得「2013年公务员优质服务奖励计划」中「一般公共服务奖」的「特别嘉许(创新意念)」奖,以及「优秀公共空间大奖2013」的「优秀城市公园」大奖。

「艺聚政府大楼」公共艺术计划把艺术品带进政府大楼,以提高大楼用户和访客欣赏艺术的兴趣。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和二零一二至一三年两届计划为港、九、新界九幢政府大楼增添不少艺术气息。「艺聚政府大楼2013-14」计划通过公开徵召作品提案,选出四名本地艺术家创作艺术品,为邮政总局、伊利沙伯体育馆、红磡社区会堂和沙田大会堂带来全新面貌。有关的艺术品现正公开展出,展期为二零一四年三月至二零一五年三月。

「艺聚政府大楼2013-14」计划通过公开徵召作品提案,选出四名本地艺术家创作艺术品,为邮政总局、伊利沙伯体育馆、红磡社区会堂和沙田大会堂带来全新面貌。图为设置在邮政总局的作品。

「艺聚政府大楼2013-14」计划通过公开徵召作品提案,选出四名本地艺术家创作艺术品,为邮政总局、伊利沙伯体育馆、红磡社区会堂和沙田大会堂带来全新面貌。图为设置在邮政总局的作品。

「油街实现」推出「火花!」展览系列,并以「火花!新艺术实现」作为揭幕展。该展览系列旨在推动实验性艺术、鼓励公众参与艺术创作和展览,以及引导公众探讨艺术与当代生活及社会议题的关系。「火花!新艺术实现」展览展出由本地年青策展人提出的七项展览提案,各展览定於二零一四至一五年间在「油街实现」举行。

「火花!新艺术实现」展览表达客席策展人对当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想法。

「火花!新艺术实现」展览表达客席策展人对当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想法。

油街实现

「油街实现」是艺术推广办事处辖下一个全新的艺术交流平台,於二零一三年五月正式启用,并举办了「起动!油街实现」开幕展览。四位艺术家获邀就这个艺术空间的独特历史及所在地点,创作有关其过去、现在及将来的作品。「油街实现」自启用以来,已举办多项活动,包括「火花!」展览系列及「绽放!实验花园」等,迅速建立了珍贵的平台,让艺坛新秀与艺术工作者合作和交流。

「起动!油街实现」展览其中一位艺术家原弓的作品《在一起》,利用雾气营造迷离的空间,让观众意识到自己独立的身分,同时感受到他人的存在。

「起动!油街实现」展览其中一位艺术家原弓的作品《在一起》,利用雾气营造迷离的空间,让观众意识到自己独立的身分,同时感受到他人的存在。

小观众对「火花!新艺术实现」展览的餐桌摆设极感兴趣。

小观众对「火花!新艺术实现」展览的餐桌摆设极感兴趣。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香港视觉艺术中心和「油街实现」与多个学术伙伴(即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合办「对谈!『公众·实践·艺术』会议」,邀请九位来自内地、台湾、澳门和香港的讲者於十二月六日介绍各自所属领域的艺术实践,并邀请27位本地艺术工作者和艺术家参加十二月七日的讨论。

香港视觉艺术中心

香港视觉艺术中心是一个提供艺术教育的平台,同时让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和市民大众交流分享。该中心积极与艺术家、相关学院和艺术机构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并因应不断改变的公众需求合办优质活动。此外,亦致力协助市民体会艺术创作的乐趣和参与其中。

年内,香港视觉艺术中心其中一项重点计划是为艺术爱好者和年轻艺术家提供为期一年的「艺术专修课程」。该中心又举办了一系列互动工作坊和「互动数码达人」展览,後者让年轻人以传统媒介创作,然後将之转化为数码作品,藉此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和数码艺术创作的本源。有关作品於香港视觉艺术中心大堂展出,深受市民欢迎。

「艺术专修课程」学员学习多种艺术技巧和概念。

「艺术专修课程」学员学习多种艺术技巧和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