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龍向榮博士

四十年來,音樂事務處致力推廣音樂,培育了不同年代的音樂家和音樂愛好者。藉此時刻,音樂事務處邀請一眾傑出舊生及音樂總監分享他們在音樂事務處的點滴,見證音樂事務處的成長。

龍向榮博士 (香港青年交響樂團敲擊樂前首席)

龍向榮博士的音樂路始於六歲時。當年他開始跟隨姨母學琴,姨父是著名音樂教育家兼指揮家葉惠康博士,葉博士邀請他參加當時新成立的香港兒童合唱團。「我小時候的嗓子就已經似一頭老牛!於是葉博士着我試試學木琴。當時香港沒有敲擊樂老師,所以我主要還是彈鋼琴,木琴只是玩票性質。」1977年,龍博士進入當時的香港浸會學院進修音樂,恰巧音樂事務統籌處在同年成立。「音統處成立後,頒發獎學金給六位香港年輕樂手前往英國的音樂學院受訓。我很幸運是獲選的其中一人,也是當中唯一的敲擊樂手。」

1979年,香港青年交響樂團赴海外演出,龍博士獲邀回港隨團演出。「我很榮幸當時能擔任首席,負責演奏米堯的敲擊樂協奏曲,隨樂團前往英國和法國表演。」後來他先後在英國和美國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回港後任職香港管弦樂團首席敲擊樂手至2003年,繼而創立香港敲擊樂中心。創立香港敲擊樂中心的原因是他看見敲擊樂這個龐大的世界。「音樂的世界很大,敲擊樂尤其如此。學得愈多,愈發覺自己的不足,所以我們應保持謙卑,不斷學習。」龍博士既是獨奏家,也是教育工作者,最近還製作新樂器。龍博士獲台灣著名藝術家朱銘邀請,參與以塑膠為主題的裝置藝術展覽。他的展品在2013至2014年間在朱銘美術館展出,為期半年,龍博士說:「忽然間我成為了視覺藝術家!」音樂帶來的,就是終身學習之路。

龍博士認為,學音樂不一定要成為音樂家,音樂讓人在生活中找到悅耳的聲音,這是一種享受。「學鋼琴要先讀譜,有一定的學習流程。我教敲擊樂卻可以讓學生敲打樂器,先由享受開始,不必讀譜。當然我們會想一些口訣幫助小朋友記憶,令他們覺得好玩,進而學些複雜的節奏,這時才開始記譜。」龍博士認為,學音樂不一定由理論開始,而是先讓身體和耳朵感受聲音,享受音樂。「這種教學方法,不論是教授兒童初班還是成人班,同樣適用。」

與眾同「樂」,是音樂另一吸引之處。「從事音樂是全世界最『筍』的工作;與學生觀眾分享音樂,是無比的享受,因為音樂帶來的不是金錢上的滿足,而是精神上的富足。開心不是個人的事,而是與人分享:那種和別人興歌作樂的樂趣,是其他工作無可比擬和取替的。」
龍向榮博士

更多故事

回到誌慶短片頁

回到四十周年誌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