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非遗」系列节目 — 2022年
「三栋屋话客家」网上导赏
荃湾三栋屋村是一座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客家围村,现已活化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不但保存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同时重现了昔日传统乡村生活面貌。一连两集的网上导赏短片,由语言学家刘镇发教授带领观众穿梭三栋屋不同角落,在客家话与广东话双语之间自由切换,从多角度介绍三栋屋的历史丶建筑特色和客家生活文化,如客家特色食品和节庆习俗,并加深观众对客家话这项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 |
日期 | 第一集 「三栋屋建筑有『乜介』特色?」:2022年6月25日(星期六) 第二集 「客家食物丶仪式有『乜介』?」:2022年7月2日(星期六) |
时间 | 下午3时首播 |
讲者 | 刘镇发教授(香港本土语言保育协会副会长) |
语言 | 粤语及客家话 |
影片连结 |
「凉茶在民间:香港凉茶的传承与发展」讲座(现场和网上同步进行)
香港历史博物馆 协办
香港的饮食文化受本地化和全球化影响,而在日常生活层面上不单继承岭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同时亦深受西方现代社会工业化丶消费主义和流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是次讲座将从草药凉茶的承传,与大家分享关於新界传统村落和社区凉茶制作的调查发现,并从香港战後发展探讨香港人对凉茶的理解,以及分析凉茶作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项目,以至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意义。
| |
日期 | 2022年7月24日(星期日) |
时间 | 下午3时至5时 |
地点 | 香港历史博物馆演讲厅(尖沙咀漆咸道南100号) |
讲者 | 张展鸿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
节目重温 | https://bit.ly/3OIZx1H |
「民间非遗: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育经验」讲座
香港历史博物馆 协办
联合国教育丶科学及文化组织(教科文组织)於2006年推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而香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工作亦同步开展。时至今日,香港编制了非遗清单丶非遗代表作名录,更有十二个国家级非遗代表作项目,当中的粤剧更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香港的非遗体系正逐渐成型。是次讲座从研究丶保育与地方社会的角度,讨论非遗的概念及体系在香港形成与确立的过程。
| |
日期 | 2022年8月7日(星期日) |
时间 | 下午3时至5时 |
地点 | 香港历史博物馆演讲厅(尖沙咀漆咸道南100号) |
讲者 | 廖迪生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主任) |
艾草蚊香工作坊
艾草是常用的中草药,除可制成艾条作艾炙治疗之用,亦可透过燃烧用於驱除蚊虫和寒邪。是次工作坊参加者不但可了解与艾草相关的中医药知识,以及艾草於日常生活的应用,亦可亲手利用不同的配料,制作不同气味的艾草蚊香。
| |
日期 | 2022年9月3日(星期六) |
时间 | 第一节:下午2时至3时30分 第二节:下午4时至5时30分 |
地点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导览室2(新界荃湾古屋里二号三栋屋博物馆) |
讲者 | 赛马会老围中药园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