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 & Souvenirs
专题文章 09 - Home

孫中山與香港

  

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孕育于香港,他的革命事业亦与香港关系密切。

 

1883年,孙先生从檀香山返国时首次途经香港,这次虽属过境性质,但香港的市容、城市建设及卫生管理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他日后赴港求学奠下了契机。同年秋天,孙中山先生再次到香港,先就读于拔萃书室,后转赴中央书院(即今皇仁书院)肄业。1883-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孙先生正在香港就学,香港华人为抗议法国侵略而拒绝给法国货船卸货,以至各行各业的罢工、罢市等举动,对照于满清政府的屈辱求和,进一步萌发了他的革命思想。

 

1886年夏,孙先生入读广州博济医院附设的医科学校。次年,他得悉香港西医书院的开办,认为该校的课程较完备,而且香港的言论较自由,方便鼓吹革命,于是他再次回到香港读书。1892年,孙先生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孙中山先生在校期间,交游至广,尤与杨鹤龄、陈少白、尢列朝夕相处,倡谈革命,被时人冠以"四大寇"的称号。

 

孙中山先生自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曾在澳门及广州行医,直至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由于檀香山远离中国,未能发挥革命基地的作用,于是孙中山先生等人先后回港,并于1895年2月12日在中环士丹顿街13号"干亨行"成立了香港兴中会总会。入会者除"四大寇"外,尚有孙先生的好友如郑士良、陆皓东及区凤墀,以至香港辅仁文社的杨衢云、谢缵泰等人,由杨衢云出任会长。新会员黄咏商及余育之亦为革命起义提供了不少经费。

 

香港兴中会总会成立后,曾于1895年和1900年分别在广州及惠州起义。1896年3月4日,香港政府借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危害本地的治安与秩序,禁止孙先生在香港居留活动。由于孙先生未能在香港登岸,只好多次乘船进入香港水域,在船上会见及指挥在港的革命党人,并于1899年派陈少白回香港创办第一份的革命机关报 ─《中国日报》。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后,孙中山先生继续以香港为起义的策源地及海外筹饷的枢纽。从此至民国成立前,孙先生领导的革命起义,便有多次直接透过同盟会香港分会及南方支部统筹策划。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孙中山先生正在美国宣传革命及筹募经费。同年12月21日,孙先生在返国的途中路经香港。民国成立后,他仍多次进出香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孙先生于1923年2月17日重临香港,次日与港督司徒拔午宴,并于20日到香港大学作公开演讲。1924年11月14日,孙中山在北上共商国是时途经香港,最后一次踏足香港的土地。

 

由于孙中山先生一生与香港关系如此密切,香港孙中山纪念馆的成立意义深远。

  

1911年12月21日,孙中山从海外经香港回国时摄于船上。

1911年12月21日,孙中山从海外经香港回国时摄于船上。

求学时期的孙中山,摄于1883年。

求学时期的孙中山,摄于1883年。

1923年2月20日,孙中山在香港大学发表演说后与师生合照。

1923年2月20日,孙中山在香港大学发表演说后与师生合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