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席策展人:杨阳、罗伟珊、李以进、苏玮琳及王镇海
艺术家:陈翘康、蔡志厚、黎朗生、林兆荣、李颖姗、麦影彤、王镇海及黄洁宜(与 Ali Wong)
设计合作伙伴:叶小卡
在火花!展览系列的揭幕展中,策展团队由重写简历出发,探索艺术家们的生命轨迹。今次展览则踏前(或者退后)一步,探讨众人生命所处「现在的世界」—亦即是生命中重迭交错着的所有。展览是五位身处不同时空的策展人与八位活跃于不同创作领域和地域的艺术家的交流印记,并以展览为载体,提出三种面向艺术和创作的状态:「行去边」、「行开下」及「行落去」。
「行去边」是今日我们常问的问题,但这问题到底因何而发? 艺术家在工作的过程中,怎样去问自己的路?艺术上的疑惑,和世界上其他的疑惑是否相通?问路未必因为迷路,却能令人停下脚步,调整呼吸,重拾寻找目的地的自由。
活在工作、娱乐和休息互不相干的时空,人难以从经验与经验之间的关系中反省生命;艺术家跟所有人一起生活在这个异化的世界之中,到底有没有办法从艺术创作之中,寻找「行开下」的自由?这样的「行开下」,跟吃喝玩乐的消费有甚么分别?
于一个偏重增长的世界,差异被排斥、厚度被压扁,艺术家自然地「行落去」,会否改变这些世界之间的座标和边界?会否找到自在的理由 ?
展览
日期:13.2 — 21.6.2015
时间:上午10:00 — 晚上8:00
(逢星期一上午10:00 — 下午2:00休息;公众假期除外)
地点:油街实现
免费入场
特备节目
学者与艺术家座谈 (粤语)
谈起「艺术的公共性」的时候,人们习惯把艺术创作本身视为「个人」而外在于公共的东西。人们总是假设:要不就先有个人的创作,再来谈艺术作品在(公共)世界上的各种关系,例如艺术怎样去影响政治,社会怎样影响艺术;要不就讲要有怎样的空间和条件,才能让艺术家好好在自己的世界里工作。这是一种「由公共看艺术行业」的说法,但欠缺的正是「从艺术视野看公共世界」。宇宙规律和伦理世界本身有艺术性吗?艺术又怎样看物质和人际关系?策展团队想找一些艺术和公共世界的交接点,看看到底有没有启发彼此的可能。
策展团队根据与艺术家的沟通和对话,定下数个较有兴趣和关心的主题,然后邀请不同界别的专业人士与艺术家举行公开座谈,与公众分享交流。
一、法律学者与艺术家座谈 (粤语)
嘉宾:温文灏博士与艺术家
日期:28.2.2015 (星期六)
时间:下午3:00-5:00
地点:油街实现
二、物理学家与艺术家座谈(粤语)
嘉宾:陈志宏博士与艺术家
日期:12.3.2015 (星期四)
时间:下午6:00 – 8:00
地点:油街实现
三、从北角到北极 (英语)
嘉宾:沈瑞筠、Richard Vine、吴颂安博士及黄洁宜
日期: 14.3.2015 (星期六)
时间: 下午2:00 – 3:30
地点:油街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