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如何能觸動我們的眼睛?我們能聽見視覺的聲音嗎?聲音能不能轉化成視覺?文字能轉化成味覺嗎?我們能不能嗅出顏色的氣味?聯覺能讓我們重新思考單一藝術形式是否足夠,以及五感之間是否可以打破區隔。這樣會令人陷入瘋狂嗎?抑或能夠提升我們在生活中的敏感度?本系列一連五場的講座將探討跨媒體藝術對於回應聯覺的可能性。
粵語主講
2月26日(一)
第一講:文學、音樂、視覺藝術、物質性與食物
探究文字中的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等多重感官元素,從而研究五感在欣賞文學、藝術和電影中的重要性,如馬丁.布雷斯特《女人香》、維吉尼亞.吳爾芙《戴洛維夫人》、也斯《鴛鴦》及華特迪士尼的《幻想曲》等。
3月4日(一)
第二講:畫作、流動影像及更多
透過曼努維爾.波伊格《蜘蛛女之吻》、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及《德爾福遠眺》和保羅.克利《新天使》等作品,討論及探討如何在文學和繪畫中看到電影。
3月11日(一)
第三講:歌劇、戲劇和電影
從研究比才的歌劇《卡門》對尼采的影響開始,探討佛朗赤斯高.羅西執導的電影版《卡門》是如何將電影內容透過場面調度「搬到」觀眾的面前。
3月18日(一)
第四講:畫廊、音樂廳、劇院、電影院、家居、社交媒體和城市
以夏爾.波特萊爾《現代生活的畫家》、班雅明《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加斯東.巴舍拉《空間詩學》及舒巷城《太陽下山了》等作品作為參考,探索在不同場地欣賞藝術的多感官體驗。
3月25日(一)
第五講:關於節奏:舞蹈、饒舌、功夫和哲學
討論五感如何改變我們欣賞和想像舞蹈、饒舌、功夫和哲學等作品的方式。羅蘭.巴特曾説作品沒有「可讀」或「難讀」的客觀標準,問題在於我們有沒有找到正確的閱讀節奏。我們需要的不僅是閱讀能力,還需要聯覺,以跟上藝術節奏的步伐。
講座或涵蓋更多參考文本。
講者保留更改講座內容的權利。
每場講座長約2小時。
方浩然博士
香港大學文學哲學博士(比較文學);現於不同的大專院校任教文學及文化研究;研究興趣包括:城市研究、文學及電影研究、精神分析、解構主義及尼采。
門票由1月10日起在各城市售票網售票處、自助售票機、網上、流動購票應用程式及電話購票熱線發售。
優惠購票計劃
年滿60歲的長者、殘疾人士及看護人、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可享有半價優惠。
(綜援受惠人士優惠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多媒體藝術講座:超越聯覺之迷》講座套票優惠
同時購買不同場次講座的正價門票,可獲以下優惠:2場可獲9折;3場可獲85折;4場或以上可獲8折。
上述購票優惠只可享用其一。
節目查詢:2268 7323
票務查詢及客戶服務:3166 1100
電話購票:3166 1288
網上購票:www.urbtix.hk
流動購票應用程式:URBTIX
本講座內容不反映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意見。
主辦機構有權更改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