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梁建楓

四十年來,音樂事務處致力推廣音樂,培育了不同年代的音樂家和音樂愛好者。藉此時刻,音樂事務處邀請一眾傑出舊生及音樂總監分享他們在音樂事務處的點滴,見證音樂事務處的成長。

梁建楓 (音樂事務處前學員、香港青年交響樂團前團員)

梁建楓於1978年參加音樂事務統籌處轄下的香港青年交響樂團,在整個中學階段都參與其中。初入樂團,梁建楓時常膽顫心驚。他說︰「樂團有很多大哥哥、大姐姐,他們經驗豐富,我卻一點經驗也沒有。」不過,在樂團演奏是他最享受的事。「在美國讀大學的時候,我立志要當樂團樂手,而並非當馬友友那類型的獨奏家。當時我還有一個志願,就是當樂團前排那兩個席位的樂手。」他在青年樂團長久受訓,指揮和老師的教導奠定了他日後的事業方向和職業目標。

梁建楓認為,他能加入音統處樂團,實在有點幸運。「我小時候在內地居住,後來移居香港,一直跟父親學習音樂。初到香港時,父親覺得我應多跟隨別人學習,增廣見聞。當時我們住在東平大廈,剛巧音統處在該幢大廈設有辦事處。」因利乘便,加上香港於七十年代後期沒有太多學習音樂的機會,梁先生報考了音統處樂團。「那時除了音統處,確實沒有其他選擇。還記得父親帶我由住所走到另一邊商住單位的情景。」

樂團的試音非常嚴格,但梁建楓憑着出眾的才華最終獲取錄加入弦樂團。他適應了合奏的模式後,很快就獲推薦參加香港青年交響樂團B團。他說,B團是初階程度的團隊,目的是讓學員熟習管弦樂合奏。梁建楓憶述:「有一天,我收到香港青年交響樂團A團的取錄信。收到通知信,得悉自己成為香港青年交響樂團A團團員的一刻,是我人生中最感激勵的時刻。令我足足開心了一個月。那時我還不懂反應,後來才知道,這對我而言非常重要,也達成了我在樂團演出的夢想。我把這封信裝裱起來,時至今日仍好好保存。」梁建楓回想,原來他在音樂方面的滿足感和自信,就是在樂團建立出來的。

對梁建楓來說,擔任小提琴首席不僅要有好的演奏技巧,與人溝通亦很重要。「可以說,我用於與指揮和團員溝通的時間,比演奏和練習所花的時間還要多。我清楚知道這些溝通技巧,或多或少是在音統處受訓期間學到。」他認為個人成長環境對掌握溝通技巧十分重要。「我常常勸告我的孩子和學生,不要把自己關起來練習,要走出去室樂或小型樂團演奏,因為在人與人的互動下,音樂才有思想,不再單單是連串的音符。」現在,他除了擔任香港管弦樂團第一副首席外,還身兼拔萃女書院表演藝術總監。在領導學生樂團時,他不斷鼓勵學員要與其他人互動。「學生樂團訓練不單是一項課外活動。音樂需要交流,要走出去。不論是走出學校還是走出香港,都要把握機會交流。通過交流,學習音樂會變得特別容易。」

梁建楓已實現夢想,成就備受肯定,曾於2015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音樂)。他認為音樂與思考息息相關︰「演奏要顧及音準,又要做好節奏;既要有好的音色,又要保存作曲家的風格,當中涉及大量思考,就連所需的身體協調也相當多。音樂正好為我們的腦袋提供良好的訓練。」
梁建楓

更多故事

回到誌慶短片頁

回到四十周年誌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