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音乐推广活动

Home>   音乐活动  >   社区音乐推广活动  >   音乐展览 – 西安鼓乐

音乐展览 – 西安鼓乐

Untitled Document

实体展览于2025年6月起在公共图书馆举行,按此查阅展览日期及场地。

 

文/影/图:杨阳博士 (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助理教授)

 

简介

Arrow

西安鼓乐起源于隋唐,千多年来流传于长安 (今陕西西安) 一带的关中平原地区,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因乐器种类及演出人数众多,西安鼓乐被称为「中国古代交响乐」,2006年被列入首批中国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历史

Arrow

起源

西安鼓乐源于隋唐、起于宋、兴于元明、盛于清。乐曲结构、曲名、乐器及记谱法皆与唐代燕乐中的大曲有所联繫,在安史之乱时流入民间,依託道观寺庙传承保留。

 


 

发展

西安鼓乐主要用于祭祀和祈雨等民间活动。位于西安的多所民间鼓乐社把这种古老音乐形式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至今,让西安鼓乐成为「活着」的非遗。

 

图片 1
西安鼓乐研究专家于「鼓乐陈列馆」前合影
(来源:西安都城隍庙鼓乐社社长张昭先生,以下简称「张昭先生」)

 


 

乐派

西安鼓乐可分以下三个流派,各有特色:

 

流派

鼓乐社代表

风格特点

僧派

大吉昌鼓乐社

东仓鼓乐社

古雅纯净,清新明丽

道派

都城隍庙鼓乐社

平和幽雅,肃穆恬静

俗派

何家营鼓乐社

南集贤鼓乐社

质朴浑厚,高扬热烈

 

图片 2

「大吉昌鼓乐社」第二代笛子领奏杨家桢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3

「都城隍庙鼓乐社」安来绪大师 (1895-1977)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4

「何家营鼓乐社」演奏坐乐《群英宴》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5

「南集贤鼓乐社」演奏套曲《黄钟醉花会》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2

「大吉昌鼓乐社」第二代笛子领奏杨家桢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3

「都城隍庙鼓乐社」安来绪大师 (1895-1977)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4

「何家营鼓乐社」演奏坐乐《群英宴》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5

「南集贤鼓乐社」演奏套曲《黄钟醉花会》
(来源:张昭先生)

乐谱及乐器

Arrow

乐谱

西安鼓乐的记谱方式沿用宋代俗乐半字谱,乐曲韵味全由老一辈口传心授。现今的西安鼓乐社仍使用古代的手抄半字谱,并保留明代的传本。曲目名称也仍保留着唐、宋、元、明、清各种曲牌,见证着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历史。

 

图片 6

西安鼓乐手抄乐谱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7

西安鼓乐《奉金杯》现代版乐谱内显示原版的半字谱,另辅以西方五线谱和简谱供现代人解读。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8

都城隍庙鼓乐社所用的音高标示

 

图片 7

西安鼓乐《奉金杯》现代版乐谱内显示原版的半字谱,另辅以西方五线谱和简谱供现代人解读。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8

都城隍庙鼓乐社所用的音高标示

 

符号

意思

Image 9

「板」的节拍符号,即实拍。

Image 9

「眼」的节拍符号,属于虚拍。

Image 9

延长音,并表明所延长的节拍数目。

Image 9

装饰音,唱谱和笛子演奏皆十分常见。

Image 9

重复段的起点

Image 9

由乐曲开端重复或由此位置重复/完结重复

Image 9

乐段的结束

Image 9

停止

Image 9

紧接随后的曲谱

都城隍庙鼓乐社所用的注谱符号

 


 

乐器

西安鼓乐的乐器分为「旋律乐器」和「节奏乐器」两大类。旋律乐器有五种,分别是笛子、笙、管、方匣子及双云锣;节奏乐器则有二十多种。

 

图片 10

旋律乐器:笛子
(来源:张昭先生)

 

《步步娇》

由都城隍庙鼓乐社担纲演出。此道派音乐色彩浓郁,笛子作为领奏乐器,运用了多种变奏技巧。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11

旋律乐器:笙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12

旋律乐器:方匣子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11

旋律乐器:笙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12

旋律乐器:方匣子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13

旋律乐器:双云锣
(来源:张昭先生)

 

《青天歌》

由都城隍庙鼓乐社担纲演出,乐曲突显双云锣的演奏 (影片最左方)。双云锣于唐时称为「云璈」;宋以后,由单面双响演变成现在的人字形双面,并由左右手配合敲击。
(来源:深圳市光明区文化馆)

 

图片 14

节奏乐器:单面鼓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15

节奏乐器:坐堂鼓
(来源:张昭先生)

 

《尺调双云锣八拍坐乐》(选段)

西安鼓乐中,节奏乐器负责乐曲的速度变化、营造气氛、与旋律乐器进行对答、在不同乐段之间向乐手作出提示,以及领导乐曲的开首和结束部分,它们的地位与旋律乐器的同等重要。影片选段为乐曲的开端部分,突显敲击手的演奏,当中坐堂鼓担当领奏角色。
(来源:深圳市光明区文化馆)

 

图片 16

节奏乐器:豆鼓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17

节奏乐器:鈎锣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16

节奏乐器:豆鼓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17

节奏乐器:鈎锣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18

节奏乐器:铰子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19

节奏乐器:大铙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20

节奏乐器:木鱼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19

节奏乐器:大铙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20

节奏乐器:木鱼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21

节奏乐器:木梆
(来源:张昭先生)

 

演奏形式

Arrow

为了庆贺丰收,西安鼓乐多在每年夏秋之际的乡会、庙会上演奏,不论哪一乐派,其演奏形式都是分「坐乐」和「行乐」:

 

坐乐

  • 传统上在室内围绕桌案坐奏,常出现在艺人们比赛技艺的场合,所以较为精緻且手法多样;
  • 全曲由头 (帽)、正身、尾 (靴) 三部分组成,民间艺人趣称这种结构形式为「穿靴戴帽」;
  • 使用的敲击乐器种类繁多,包括:鼓 (坐鼓、战鼓、乐鼓、豆鼓等)、铙钹 (大铙、小铙、大钹、小钹等)、锣 (大锣、马锣、引锣/「开口子」、铰子等) 及梆子 (大梆子、手梆子等) 等;
  • 坐乐又分「八拍坐乐全套」和「俗派坐乐」两种:前者因在坐乐第一部分「帽」中首三个乐段均用八拍鼓段而得名;后者则常用大型敲击乐器,气势磅礴,情绪热烈。

 

图片 22

坐乐
(来源:张昭先生)

 

坐乐

影片中的坐乐包含了多个俗派曲牌,由南集贤东村鼓乐社担纲演出。俗派音乐欢悦,甚具特色。
(来源:张昭先生)

 


 

行乐

  • 全多用于户外行进和庙会的群众场合;
  • 演奏以曲调为主,节奏乐器只起伴奏、击拍作用;
  • 行乐又分「同乐鼓」和「乱八仙」两种:前者节奏平稳,情调典雅;后者短小优美,情绪欢快。

 

图片 23

行乐
(来源:张昭先生)

 

行乐

影片中的行乐风格舒缓,由都城隍庙鼓乐社担纲演出,场地为「大唐芙蓉园」(中国国家级旅游景区)。道派音乐清雅脱俗。
(来源:张昭先生)

 

由古至今

Arrow

西安鼓乐传统上于每年农历六月在小麦收割完成后于城内外的庙会、节庆等活动中登台亮相。当中,着名的「朝山进香」在西安鼓乐的传承中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宗教文化的盛会,更是民间音乐的盛宴。它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嚮往,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时至今日,西安鼓乐的演出场地和表演形式已有很大变化,由原来的庙会祭祀活动转变为舞台演出。西安鼓乐受到政府和相关组织的高度重视,经常亮相于不同活动,现代化的服装和道具大大增加了观赏性。

 

《十六拍》

这是由都城隍庙鼓乐社及南集贤东村鼓乐社联合演出的行乐作品,当中使用了色彩缤纷的令旗和社旗,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来源:深圳市光明区文化馆)

 

传承

Arrow

文化传袭

  • 目前西安只有十三个民间鼓乐社、研究专家不超过十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四名 (赵庚辰、顾景昭、田中禾、何忠信);
  • 千多首流传古曲虽已翻译了近二百首,但没有任何一个鼓乐社能演奏超过五十首;
  • 西安鼓乐现有发展单位主要为民间社团及学院研究两类。民间社团中仍有六家百年老社保持着传统鼓乐活动,学院研究则较偏重以音乐史研究及安排学生演出;
  • 西安鼓乐的保护仍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顾景昭大师鼓乐演奏

顾景昭大师 (1946- ) 是西安鼓乐其中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亦是「南集贤东村鼓乐社」社长。影片展示了顾大师 (坐于中央位置) 令人嘆为观止的演奏。
(来源:深圳市光明区文化馆)

 

图片 24

在民间演出
(来源:张昭先生)

 


 

学校教育

近年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传统乐社积极在校园开展鼓乐推广活动,除了为青少年学生举办专场音乐会外,还安排西安鼓乐传承人到课堂内为学生讲授鼓乐基本知识和演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青少年鼓乐团。部分推广活动更在海外举行。

 

图片 25

小学工作坊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26

在澳洲举办体验工作坊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25

小学工作坊
(来源:张昭先生)

 

图片 26

在澳洲举办体验工作坊
(来源:张昭先生)

结语

Arrow

西安鼓乐源自隋唐,历经宋元明清,是中国古代音乐最重要的艺术遗存之一。它既保留了宫廷音乐的典雅,又具有唐宋音乐浑厚高扬。保护与传承西安鼓乐,对于研究中国乃至世界音乐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