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音乐推广活动

Home>   音乐活动  >   社区音乐推广活动  >   民族音乐巡迴展览 - 内蒙古篇

民族音乐巡迴展览 - 内蒙古篇

Untitled Document

 

文/影/图:陈子晋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音乐研究中心执行总监)

 


  欢迎细阅以下栏目并观看示范影片的足本版。

 

导言

Arrow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接壤蒙古及俄罗斯。自治区设九个地级市和三个盟,首府位于呼和浩特市。在这广阔的土地上,生息着蒙、汉、回、满、朝鲜等十多个民族。
内蒙古音乐
[图片 1]
内蒙古音乐
[图片 2]
内蒙古音乐
[图片 3]
内蒙古音乐
[图片 4]
内蒙古音乐n
[图片 5]

蒙古族音乐

Arrow
蒙古族乃游牧民族,其音乐令人联想到浩瀚的草原气息。蒙古族民歌与生活息息相关,是蒙古族的音乐文化基础。
民歌
蒙古族民歌可以分为两类 –

  1. 1. 长调(又名「乌尔吐」)﹕
    • 歌曲内容与牧民生活相关,常于重要庆典中演唱,如婚礼、婴儿诞生等。
    • 曲式结构上,歌词通常分为上、下句。
    • 演唱部分的节奏自由,使用大量装饰音和假声,旋律音域宽广,仿效辽阔的草原和放牧的声音。
    • 「诺古拉」是演唱长调时经常採用的独特发音技巧,演唱者透过口与咽腔的复杂动作,发出颤音,每个音一般抖动两三次,别具特色。
    • 代表曲目包括《辽阔的草原》、《走马》、《小黄马》等。
    • 长调于2005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即现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影片 1]
辽阔的草原
  1. 2. 短调(又名「乌火尔」)﹕
    • 与长调对比而得其名。
    • 有固定节奏,乐曲速度亦较长调快。
    • 与长调相比,短调的结构较规整,有两句式和四句式,乐句与唱词之间的结构和布局亦较协调和对称。
    • 短调题材丰富,种类多元化,有情歌、贊歌、酒歌、婚礼歌、叙事歌、时政歌等。
[影片 2]
阿给图梁
民间戏曲
二人台

  • 二人台乃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河北、陕西及山西一带的民间小型戏曲,因演出内容皆以两人对歌对舞而命名。
  • 传统剧目约有一百二十套,多以神话和历史故事为题,亦有描写劳动生产、打破旧社会的封建制度、爱情故事等内容。
  • 音乐种类方面,二人台分为牌子曲(即器乐曲)和唱腔(歌曲)。两者都是于清光绪年间,在「民歌纯唱」(即丝弦坐腔)和「民间清歌」(说唱)的基础上,吸收民间舞蹈发展而成。
  • 乐曲经常使用滑音和跳音,风格粗犷豪迈。由于曲调结合民间戏曲和吹腔元素,旋律极具地方特色。
  • 主要伴奏乐器包括笛子、四胡、扬琴,另辅以梆子和四块瓦等敲击乐器以加强节奏感。
  • 二人台分为东西两路。东路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以东地区及河北张家口一带,故又称「张家口二人台」、「河北二人台」。西路二人台则常见于首府呼和浩特市以西的地方,以及山西、陕西部分地区。两路的唱念方言和声调皆有不同。
  • 2006年,二人台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影片 3]
五哥放羊

呼麦

Arrow
  • 呼麦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演唱技巧,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国及新疆阿尔泰等地区,过往主要用于祭祀和仪式,及后亦用于摔跤、赛马等场合为比赛选手打气。
  • 演唱时,演唱者以舌头顶着上颚,通过不同的舌头位置、上颚震动幅度、口型和力度,从而产生不同泛音。故此,呼麦的双音效果中,一个音是由口部唱出,另一个声部的泛音从耳朵、鼻子及头部发出。
  • 呼麦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影片 4]
忽必烈祷歌

特色乐器

Arrow
马头琴
【马头琴】
[图片 6]
  • 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传统乐器,从唐宋的胡琴发展而成。
  • 以木为杆,琴身呈梯形,正面用皮革蒙制,背面和侧面则为木板,多以杉木或红木为材料,顶端刻有马头。
  • 二弦乐器,常以四度定弦。
  • 琴音色深沉、婉转,泛音丰富,富有歌唱性;常用三度、四度颤音模仿歌唱,非常适合伴奏长调较自由的节奏。
  • 演奏时,音箱左下角挟于两膝之间,右手持马尾弓。与其它中国拉弦乐器不同,马头琴的弓不是夹于弦线之间。
  • 左手按弦方面亦具特色﹕
    • 食指/中指﹕手指放于弦线下,然后利用指甲底部从左向右压着弦线。
    • 无名指/尾指﹕手指放于弦线上,用指尖按弦。
【马头琴】
[图片 7]
  • 现代马头琴分有不同大小及声部,包括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倍低音马头琴。
  • 齐·宝力高乃马头琴的代表人物,生于1944年,1958年加入内蒙古实验剧团,先后出版蒙古文及汉文两个版本的 《马头琴演奏法》。他为了丰富马头琴的表现力,把传统以牛皮蒙琴面的方法改良为蟒蛇皮蒙面及梧桐木面,此举大大扩阔了马头琴的音域,也使其音色更加坚实。身为国家一级演奏员,他亦创作了《万马奔腾》、《回想曲》、《草原连着北京》等三十多首独奏和协奏曲。2005年,齐·宝力高率领他的马头琴乐团到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把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乐器推向世界舞台。

【马头琴】
[图片 8]
[影片 5]
万马奔腾
中国·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
侯勒(又称「胡兀尔」)
【侯勒】(又称「胡兀尔」)
[图片 9]
  • 四胡的蒙古语,《律吕正义后编》则称之为「提琴」。
  • 源于古代拉弦乐器「奚琴」,乃蒙古族和汉族的共同乐器,主要伴奏二人台、皮影戏、京韵大鼓等。
  • 第一和第三弦同音、第二及第四弦同音。
  • 琴弓长75厘米,马尾分成两股,分别夹于第一、二弦和第三、四弦之间,拉奏时同时震动两条弦线。
  • 代表曲目包括《赶路》、《八音》、《莫德列马》等。
[影片 6]
敖包相会
火不思
【火不思】
[图片 10]
  • 四弦弹拨乐器,蒙古传统乐器。
  • 演奏者通常以左手持琴,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按弦,右手持拨子或拇指和食指戴假甲弹奏。
  • 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
  • 早在唐、宋期间已经在中国西北部出现,元代时被列为「国乐」。
  • 明、清期间,除了演奏蒙古音乐,亦应用于其他民族艺术形式,如弹唱。
  • 着名独奏曲包括《阿斯尔》、《森吉德玛》、《小黄马》。
[影片 7]
恩情.阿其图
雅托葛
【雅托葛】
[图片 11]
  • 即蒙古筝,构造和演奏方法与汉族古筝相近。
  • 传统雅托葛有十二弦和十弦两种。前者用于宫廷或庙堂;后者流传于民间,通常为民歌和牧歌伴奏。
  • 常见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锡林郭勒盟和西南部的鄂尔多斯市一带。
[影片 8]
蒙古雅托葛 (影片中的现代雅托葛结构上大致与现代古筝相同)

蒙古民歌与中国音乐

Arrow

蒙古族音乐除了自身的发展外,亦受汉族借鉴,一些近代中国音乐创作亦会加入蒙古音乐元素,《赛马》是代表作之一。

 

《赛马》
作曲家黄海怀于1959年创作,乐曲描述蒙古族牧民在草原赛马的场面。乐曲轻快流畅,既有蒙古民歌改编成的歌唱性段落,亦有以通过颤指音来模仿长调和马头琴效果的华彩乐段,把草原牧民之赛马场景尽现眼前。

 

[影片 9]
赛马
胡琴﹕黄安源、黄辰达
乐团﹕星海艺术研究会华乐团、南艺华乐室内乐团
指挥﹕沈国钦

 

 

结语

Arrow

内蒙古坚守并承传历代的文化瑰宝,传统的长调、呼麦、二人台及马头琴等现已成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都代表着游牧民族的文化特色。听着长调、呼麦,就彷如置身于一望无际的草原中,顿然远离都市的繁嚣。蒙古族人民虽生活在中国边缘地区,但其音乐与汉族音乐息息相关,互相扣连。不少现代中国音乐也採用内蒙古的音乐元素,亦加入传统蒙古乐器以增加音色的多样性。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建构了更广阔的中国音乐版图。

图片及影片附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