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音乐推广活动

Home>   音乐活动  >   社区音乐推广活动  >   民族音乐巡迴展览 – 中亚篇

民族音乐巡迴展览 – 中亚篇

Untitled Document

 

文 / 影 / 图:梁宇正(英国伦敦大学金匠学院民族音乐学硕士)

 

「丝绸之路」多年来一直引发世人对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的无穷遐想。从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张骞通西域,到大唐、蒙古等丝路帝国,直到今天的「一带一路」,都让人们对当中各种不同文化差异所擦出的火花感到好奇。本展览将带领大家探索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区——中亚细亚(简称中亚)——在文化冲击下衍生发展的古典音乐。

 


欢迎按以下栏目,展开中亚音乐之旅,并观看示范演出的足本版。

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区

Arrow
  • 中亚一般指前苏联五个加盟共和国: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和乌兹别克;
  • 地理上东邻中国、南靠印度次大陆、北达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西及里海和伊朗,历史上是重要的枢纽地区;
  • 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
  • 文化上有两大支派:从绿洲发展出的城市文化,以及由草原山谷孕育出的游牧文化。中亚古典音乐属前者,衍生自现今的乌兹别克和塔吉克境内。

现代中亚五国地图

中亚古典音乐历史发展

Arrow
9至15世纪 伊斯兰黄金时期的音乐家,发展出一套称为「木卡姆」(maqam)的音乐系统,属当时伊斯兰世界的共同音乐语言,亦是中亚古典音乐的始祖。
16至19世纪 伊斯兰世界各地开始发展出自己独立的音乐文化。中亚古典音乐在布哈拉地区(Bukhara,今乌兹别克中部)得到蓬勃发展,19世纪顶峰时期更发展出大型曲集「六套木卡姆」(Shashmaqom,又称「莎士木卡姆」),并得到当时其他来自费尔干纳地区(Ferghana,今乌兹别克东部)和花喇子模地区(Khorezm,今乌兹别克西北部)的音乐家学习模仿。现代中亚古典音乐正以这三大地区风格为主。
20世纪 中亚地区成为苏联一部分,其古典音乐藉现代化教育及科技得到广传。但与此同时,一些音乐元素(如调式、配器等)受到西方音乐冲击而逐渐偏离传统。
21世纪 苏联瓦解后,音乐家们致力恢复传统的演奏方法,以带出中亚古典音乐原有的韵味。「六套木卡姆」于2003年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级非遗项目,足以证明中亚古典音乐在世界文化的重要地位。

 

音乐在中亚人民生活占有重要地位,是联谊的好工具。

 

交响化的中亚古典音乐表演

 

乌兹别克自1997年起每两年举办Sharq Taronalari国际艺术节,推广中亚及其他世界传统音乐。

 

表演形式

Arrow
  • 以歌曲为主,辅以种类丰富的乐器伴奏。当中所用的大部分乐器,在外貌和演奏方法上跟东亚、南亚以及中东的十分相似;
  • 演唱者基本上只需一个鼓及一件旋律乐器(多为弦乐器)伴奏,但大部分演出都会加上其他旋律乐器,以丰富音色变化;
  • 大部分乐曲都没有指定乐器,任何合适的乐器均可演奏;
  • 20世纪苏联时代,交响化的演奏备受推崇,于是出现达数十人的大乐队编制,虽然整体效果更现代化,却牺牲了部分原有演奏形式所具备的独特音色;
  • 近年的演奏风气回归小型编制,力求重拾传统的声音韵味;
  • 中亚古典音乐共有三大地区风格,各有千秋,展现不同风貌:
    一. 布哈拉(Bukhara): 精緻严肃
    二. 费尔干纳(Ferghana): 抒情自由
    三. 花喇子模(Khorezm): 热情奔放

 

小型编制的中亚古典音乐表演

 

中亚古典音乐表演除器乐和歌唱部分外,亦经常加入舞蹈。

 

「六套木卡姆」冷知识

Arrow

「六套木卡姆」集音乐、文学、舞蹈等多种艺术于一身,是中亚在「木卡姆」音乐系统上的发展而成的六套曲集,亦是当地经历多个世纪不同文化交汇下的艺术结晶,其音乐特色如下:

  • 每套曲集由约30至40首独立乐曲组成,当中大部分为有伴奏的歌曲,少部分为纯器乐音乐;
  • 几百年来一直靠师徒之间口传心授,与中国戏曲的传承相似;
  • 可从每套曲集拣选部分乐曲,经串联后再可成为另一首小型组曲。不论拣选方法如何,组曲都以较沉重的乐曲开首,以轻快的乐曲结束;
  • 每套曲集以独特的调式命名,寓意不同情感、乐理规则或地区色彩:布之陆(Buzruk,伟大)、拉斯特(Rost,正直)、拿划(Navo,旋律)、杜加(Dugoh,音阶第二度音)、些加(Segoh,音阶第三度音)和伊拉克(Iroq);
  • 歌词多取材自中亚及伊朗15至19世纪的诗歌,通常以尘世的爱为题,隐喻凡人对真主的渴望;
  • 木卡姆乐曲多以其调式和曲式命名。以著名器乐曲Muhammasi Ushshoq为例,Muhammas 是曲式名称,而Ushshoq则是Rost调式所衍生的一个变奏,曲名因此为《Ushshoq调Muhammas曲》,跟西方古典音乐中《C大调奏鸣曲》的叫法相似。Muhammas是一个每个乐句有三十二拍长的曲式,而Ushshoq有「爱人」的意思,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曲调;
  • 「六套木卡姆」结构非常丰富,为中亚古典音乐 创作奠定了重要规则和风格。

 


「六套木卡姆」大师 Yunus Rajabiy(1897-1976)

 

 


经近代音乐学家记录及出版的Muhammasi Ushshoq乐谱

主要乐器

Arrow
弹布尔(Tanbur):中亚古典音乐中最庄严的乐器

 

 
  • 长柄的拨弦乐器,长达125厘米,琴身以中亚常见的桑木或杏木做成;
  • 有四根钢弦,乐手会在食指戴上金属指套并只弹奏其中一条弦线。其他弦为共鸣弦,不按弦,随着旋律发出柔和的共鸣声;
  • 有16个品,按中亚古典音乐调式(类似西方的大调)定品,而非西方半音阶,音域达两个半八度;
  • 音色介乎中国琵琶与印度西塔琴(sitar)之间,但更低迴庄严,被认为是西塔琴的前身;
  • 除一般以横抱拨奏外,亦可竖抱并以弓拉奏,后者乐器称为「萨它」(sato);
  • 演唱者自弹自唱「木卡姆」乐曲或其他较严肃曲目时的首选伴奏乐器,另亦有相当数量的纯器乐曲。
都它尔(Dutar):中亚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上方为乌兹别克都它尔,其他为周边国家十分类似的乐器。

 

 
  • 长柄的二弦扫弦乐器,身长约120厘米,琴身以桑木或杏木做成;
  • 琴弦为蚕丝而非钢丝,为少数至今仍用蚕丝的中亚乐器;
  • 有约16个半音阶的品,音域约两个八度;
  • 演奏时以手指扫拨两弦,温厚的音色适合为演唱者以及其他响亮的乐器(如弹布尔)伴奏,但亦可独奏,以千变万化的扫拨指法,奏出媲美西班牙佛朗明哥结他的丰富节奏;
  • 一般用于较轻快的古典音乐甚至民歌,但亦可为木卡姆等严肃曲目伴奏;
  • 乌兹别克及塔吉克最常用的乐器,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一把在家。类似的二弦(或三弦)扫弦乐器在中亚的其他民族,以至伊朗及维吾尔亦非常流行。
朵以拉(Doira):中亚古典音乐的脉搏

 

 
  • 圆型的手打框鼓,直径约40至50厘米,鼓框以杏木或桃木做成,并在其中一边盖上牛、羊、或山羊皮作鼓面,鼓框内围配上多个金属小圈,与西方铃鼓相似;
  • 演奏时以左手拇指托着鼓的底部,右手拇指按着鼓框,双手其余手指以不同组合拍打鼓面的中央或旁边,奏出变化多端的声响;
  • 属中亚古典音乐唯一的敲击乐器,节奏模式繁多。所有演唱者必须学懂一边唱歌,一边用鼓拍打出歌曲的既定节奏;
  • 除中亚古典音乐外,伊朗、维吾尔、阿塞拜疆及库尔德音乐也用上类似的框鼓。

其他常见乐器

Arrow
耐依(Nay)   唢吶(Surnay)
 
    • 木或竹制的横笛;
    • 约45厘米长,有6个指孔;
    • 构造与中国笛子相似,音色偏磁性。

 

 
  • 近似中国唢吶的双簧管乐器;
  • 常用于室外喜庆场合的演奏。

 

艾捷克(G'ijjak)   喀什热瓦普(Kashgar rubob)
 
  • 四弦拉弦乐器;
  • 如小提琴和二胡般没有品位,可奏出如泣如诉的声音;
  • 也用于维吾尔、伊朗及阿富汗音乐。

 

 
  • 五弦拨弦乐器,源自维吾尔乐器热瓦普;
  • 声音铿锵亮丽,特别适合演奏轻快的曲目。

 

塔尔(Tar)   乌德(Oud)
 
  • 借自阿塞拜疆的十一弦拨弦乐器;
  • 特别流行于花喇子模地区。

 

 
  • 借自阿拉伯世界的十一弦弹拨乐器;
  • 声音沉实,多用于演奏大型乐队的低音区域。

 

锵(Chang)   卡农(Qanun)
 
  • 与中国扬琴相似,有14组弦,用一对琴竹敲打弦线发声;
  • 也用于伊朗、印度、伊拉克及维吾尔音乐。

 

 
  • 像一个小型扁身的筝,有72条弦,以双手弹拨弦线发声;
  • 音色介乎古筝与西方竖琴之间;
  • 亦流行于阿拉伯世界。

 

结语

Arrow

中亚古典音乐既具浓浓的民族色彩,亦包含不少东方及西方的音乐元素,揉合起来浑然天成。藉是次展览,希望引发大家对不同的文化交流有更丰富想像。香港作为文化荟萃之都,如何能在当今全球化和本土化并行的时代下,发展出一种既传统、又具包容性的文化,亦值得我们思考。

 


乌兹别克OXUS组合把中亚古典音乐带上国际表演舞台

示范演出

Arrow

中亚古典音乐三大风格各有千秋,以下片段为当中的代表作:

 

一) 布哈拉(Bukhara)- 乐曲风格:精緻严肃
Muhammasi Ushshoq
「六套木卡姆」当中一首著名的器乐曲,乐曲严谨结构,通过由低至高的音域一步步发展出来。曲名里的Ushshoq有「爱人」的意思。
 
Mo'g'ulchai Navo & Qashqarchai Navo
此曲集合两首歌曲,以相同调式配上两个不同曲式连续演奏,速度渐变轻快,展现中亚古典音乐的特色。曲名里的Navo有「旋律」的意思,歌词取自两首18世纪的诗篇。
 

二) 费尔干纳(Ferghana)- 乐曲风格:抒情自由
Cho'li Iroq
曲名字面意思为「伊拉克的沙漠」。原为器乐曲,后根据15世纪的一首诗谱上歌词,内容表达诗人自离别爱人后的痛苦。
 
Nasrulloi
此乐曲有多个乐器演奏版本,当中以弹布尔独奏版最为人认识。近代亦有音乐家在演奏此曲前加上即兴的拉奏。中亚古典音乐传统上并没有即兴演奏,不过近年借镜其他国家的音乐,在演奏时加入即兴演奏,造成组曲的效果。
 

三) 花喇子模(Khorezm)- 乐曲风格:热情奔放
Ilg'or
此曲为演唱史诗时常用的器乐间奏曲,通常以都它尔演奏。乐曲节奏多变,加上独奏者扫弦时拍打琴面的敲击声响,栩栩如生表现出骏马奔腾的情境。
 
Lazgi
乌兹别克花喇子模地区非常流行的一首舞曲,由20世纪当地最受欢迎的歌手Komiljon Otaniyozov(1917-1975)创作。唱作歌手在中亚十分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