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何高雪瑶

四十年来,音乐事务处致力推广音乐,培育了不同年代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藉此时刻,音乐事务处邀请一众杰出旧生及音乐总监分享他们在音乐事务处的点滴,见证音乐事务处的成长。

何高雪瑶,JP (前音乐事务统筹处音乐总监)

何高雪瑶于1984年出任音乐事务统筹处音乐总监。「为这么多学生提供学习乐器的机会,当时我觉得政府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好。除了运动、上课外,那时候学生没有太多活动和嗜好,音乐因而成为他们良好的兴趣。」何高雪瑶忆述当年器乐训练计划设有五千人数上限,但刚推出时,学习乐器的风气尚未形成。「我们须在推广方面下很多功夫。经过几年时间,学员人数才开始接近五千人的目标。」当年其中一项重要的配合政策,就是乐器租借计划。「乐器其实甚为昂贵,对于父母而言,购买乐器不单是负担问题,而是他们根本无从判断小朋友的兴趣能否持续,因而很难决定应否投资购买乐器。为此,我们推出了乐器租借计划,学员每月只须付出低廉的租用费,课程完结时,乐器便会归他们所有。不过,如果学员中途退出,便须退还乐器。」

八十年代青少年享有的社会资源并不如现在丰富,所以音统处举办的活动格外难能可贵。「每年音乐营的团友,很多都是第一次参加,首次离开家人入住营舍,对他们来说十分刺激。当时我也在营里观看他们排练,与他们一起活动。」音乐营既有音乐训练,也有康乐活动,对小朋友来说相当吸引。她说︰「他们可以打球,可以踏滚轴溜冰。若玩得忘形而忘记排练时间,就会让其他学员等候,所以我们在音乐营很强调纪律,希望小朋友能在游戏中学习节制。这两星期的训练是相当好的学习机会。」令她难忘的是,营内浓厚的音乐氛围。营内每个角落都充满乐声。「小朋友吃完饭后,纷纷把握时间练习,营地各处都响起悠扬的音乐,他们在家中倒不会有这种机会。看见他们如此投入练习,我觉得相当高兴。」

到香港以外地方作音乐交流,对很多青少年而言更是新鲜。「他们不仅是第一次坐飞机参与乐团外游,更肩负起访问任务,将音乐带到其他地方的舞台,交流心得。这份使命令青少年份外有满足感。」何高雪瑶忆述,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声明》)签署后不久,她带领音统处乐团往北京和上海演出。随团学员是《声明》签署后首批前往内地作音乐交流的香港学生,意义特别重大。

何高雪瑶说,那时候学生面对很大压力,经常要克服人生的不同难关。「当年升班压力很大,功课很多。同学放学后来到音乐中心学习,随后便立即做功课。很多时候,我看见他们一起讨论功课,互相帮助,有时连导师也会出手襄助。情况就像一个大家庭,所有成员合力解决困难。」她认为音乐是纾缓压力的良药︰「音乐对任何人的生活都十分重要。现代人经常觉得徬徨无助,音乐有助纾缓我们的情绪。」

何高雪瑶认为,音乐事务处的优势是团队精神。「我们不教钢琴;我们不想教授出独立的音乐家。我们教的是,一群人一同玩音乐。在音乐事务处学习乐器,你很快会知道,学好自己的乐器后,便可以和朋友一起玩音乐。合作带来的喜悦,是这里最强的优势。」
何高雪瑶,JP

更多故事

回到志庆短片页

回到四十周年志庆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