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署负责管理七所大型博物馆,即香港艺术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科学馆、香港太空馆、孙中山纪念馆及香港海防博物馆。这些博物馆负责收藏、修復、研究、展出和诠释香港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署亦负责管理香港电影资料馆、香港视觉艺术中心及「油街实现」艺术空间、香港文物探知馆、屏山邓族文物馆暨文物径访客中心,以及七所规模较小的博物馆,即茶具文物馆、李郑屋汉墓博物馆、罗屋民俗馆、上窰民俗文物馆、三栋屋博物馆、香港铁路博物馆和葛量洪号灭火轮展览馆。

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逾450万人次入场参观本署辖下的博物馆。

年内,本署公布第四份公共博物馆五年业务计划(二零一五至二零年)。该业务计划载列博物馆的理想、使命和信念,以及为追求卓越而制定的发展计划。个别博物馆和办事处亦拟定了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计划。

常设展览免费入场

由二零一六年八月一日起,本署辖下五个指定收费博物馆(即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艺术馆、香港海防博物馆及孙中山纪念馆)的常设展览免费开放让公众参观。香港科学馆和香港太空馆的常设展览则让全日制学生免费入场参观。香港艺术馆现正闭馆进行翻新工程,计划在二零一九年重开。

本署在二零一七年三月以「博物馆无价」为主题,推出三条微电影、政府宣传短片和电台宣传声带,宣传免费入场的措施。

Free Admission to Permanent Exhibitions Promotion Campaign “The most precious things in life are free”
本署推出的宣传活动,用以推广博物馆常设展览免费入场的措施。
博物馆谘询委员会

二零一六年十月新成立的博物馆谘询委员会(博谘会),设有三个常设的专责委员会(艺术、历史及科学),接替三个博物馆谘询委员会(艺术、历史及科学)以往的工作。博谘会的成员包括学者、博物馆专家、艺术家、艺术倡导者、市场推广和公关专业人士,以及社区领袖,负责就建立形象及品牌、业务发展策略及提高公共博物馆运作效率等事宜,向本署提供意见。

First meeting of the Museum Advisory Committee (MAC)
新成立的博物馆谘询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谘询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谘询委员会负责督导有关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并就有关事宜向政府提供意见。委员会成员包括本地学者、专家和社会贤达。第五届委员会的任期于二零一七年一月一日开始。委员人数较以往有所增加,以便加入更多不同范畴的专家。委员会的职权范围包括就保护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宜(包括研究、宣传、弘扬、传承及振兴)提供意见。

香港博物馆节2016

二零一五年举行的第一届香港博物馆节大受欢迎,第二届博物馆节在二零一六年夏季载誉重来。今年博物馆节以「是么?See more」为主题,希望能增进公众对本地公共博物馆的认识,让博物馆文化走近市民大众的生活。香港博物馆节2016更邀请到本地其他博物馆、大专学院和社福机构等共七个团体参与,担当博物馆伙伴或支持机构的角色。今届博物馆节提供90项节目,分为四大类别,包括「反转博物馆」活动系列、「展览及电影」系列、「教育及推广活动」系列及「博物馆节特备活动」系列。

今届的亮点项目包括开幕节目「是夜—情迷莫奈」,以及压轴活动「艺术馆出动! X 香港知专设计学院『一碗‧一故事』快闪散学礼」。其他主要节目包括为配合「古怪动物园」展览而举办的「森林动物大派对」和「奇趣动物旅行团」、为不同弱势社群而设的「博物馆共融节目系列」活动,以及「馆长厨房」边食边讲系列。

Muse Fest HK 2016 – “Animal Party Go Go Go” organised for “Animal Grossology” exhibition of the Science Museum during the Muse Fest period
「古怪动物园」展览举行「森林动物大派对」,其中包括互动剧场,使小朋友参观博物馆的体验更为有趣。
Muse Fest HK 2016 – “Curator’s Kitchen” Talk Series: Fujian-style Dumpling and the North Point Community held at Oi!
「『馆长厨房』边食边讲系列」打破传统,由馆长亲自下厨,谈笑风生之间与参加者分享有关本地艺术、文化及科学的知识。
故宫全接触

本署于二零一六年年底至二零一七年七月举办「故宫全接触」计划,透过一系列活动,包括展览、讲座、工作坊、教育活动和电台及电视节目,让公众欣赏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和现代意义,以及香港和故宫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贡献。

博物馆见习员培训计划

「博物馆见习员培训计划」旨在培育新一代博物馆专才。见习员会派驻香港艺术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电影资料馆、艺术推广办事处和文物修復办事处,接受为期两年有关博物馆管理或文物修復工作的在职培训。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共有九名见习员名额。

香港艺术馆

香港艺术馆联同广东省博物馆及澳门博物馆合办的「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内地巡展突出中国外销瓷器在历史上的意义,年内在深圳展出。与东莞博物馆合办的「邓尔雅、黄般若艺术精品展」,展出两位名家的书画。「石渠宝笈之香江拾遗—香港艺术馆虚白斋书画藏品展」展出虚白斋藏品中13件清宫珍藏,彰显百年来香港在协助保存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关键角色。

年内,「不翼而飞」艺术教育展览在香港文物探知馆举行。展览採用崭新的策展手法,邀请参观者走进模拟艺术馆的后台,根据馆长留下的线索追查失踪艺术品。同样在探知馆举行的「听‧香讲」展览则呈献三位艺术家的作品,把香港的声音记忆编写成合奏曲。

“Gone with the Wings” Exhibition
「不翼而飞」教育展览设有「动动手」体验区。

二零一七年三月,艺术馆在香港大会堂举行「艺术岛敍」展览,展出两位本地艺术家以香港岛屿为主题的艺术之旅。户外展览「挂住」于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开幕,展出林伟而和莫一新创作的两组艺术装置,重塑趣味盎然的回忆。艺术馆亦与「声音掏腰包」合办一系列声音艺术活动,让参加者分享艺术家对博物馆和香港的回忆。

二零一六年夏天,艺术馆与香港艺术馆之友联同香港版画工作室,为小学生举办「夏日艺术活动2016—纸上乐园」。学生参与一系列的工作坊,参观植物公园和展览,从中探索如何利用不同植物和纤维造纸,然后再运用不同技巧进行纸艺创作。

赛马会「艺术馆出动!」教育外展计划以艺术教育专车的形式运作,由艺术馆负责设计。专车驶进不同校园与社区,发挥流动艺术馆的功能。二零一六/一七学年的活动主题为「字游都市‧写出香港」,参观者可以一边玩互动游戏,一边欣赏名家的书法、隐藏于城市不同角落的文字艺术,以及当代艺术家的佳作。

艺术馆在二零一六年九月推出「竹都好有趣—艺术馆在这裡」教育推广计划,以学生、家庭和文化爱好者为对象,举行展览并为学校及社区举办外展教育工作坊,利用博物馆的藏品,提升市民对古今竹艺术和竹文化的欣赏能力。此外,艺术馆推出「与艺术家同接触—校本艺术赏创先导计划」的外展计划,向市民介绍本地艺术家的成就。艺术馆迄今已製作13套教材套供学校借用,内容包含艺术家的示范录像。

“Living with Bamboo: Museum of Art is Here” Education Programme
二零一六年举办的教育活动「竹都好有趣—艺术馆在这裡」,向市民推广竹艺术和竹文化。

年内,艺术馆进行了多项研究计划,包括与香港艺术历史研究会合作的「一九六零年代前香港西方媒介创作概论(第一期)」研究。此外,艺术馆已建立香港艺术研究平台,透过网站分享馆方档案库的资料,利便与香港艺术有关的研究工作。二零一六年,艺术馆率先上载馆藏资料,以啓动平台的测试工作。第二期工作在二零一七年展开,包括上载香港文化博物馆的资料和记录。平台现已备存约150个与展览相关的档案。艺术馆会继续丰富平台的内容,并邀请其他博物馆、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参与有关工作。

艺术馆正闭馆进行大型扩建及修缮工程,可望于二零一九年第二季重新开放。

茶具文物馆

茶具文物馆是香港艺术馆的分馆,藏品包括已故罗桂祥博士所捐赠的茶具和相关文物,以及由罗桂祥基金捐赠珍贵的中国陶瓷和印章。二零一六年,茶具文物馆举办「陶瓷茶具创作比赛」,藉以推广香港的陶瓷艺术。比赛部分有276名参赛者,展览部分则展出93名本地陶艺家的116件作品。

2016 Tea Ware by Hong Kong Potters exhibition
茶具展览于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开幕,展出本地陶艺家的作品。

二零一六年五月,茶具文物馆在香港国际机场第35及36号登机闸口新设两个展览,分别介绍中国茶叶贸易历史,展示香港陶艺家的创意。此外,「江南晨曦—浙江省博物馆良渚文化展」展出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的118组出土文物,包括凋工细緻的墓葬玉器,以及造型独特的耕作石器和黑陶。

茶具文物馆自二零一五年十二月起分阶段进行翻新工程。施工期间公众仍可入场参观,不过部分设施暂停开放至二零一六年八月三十一日。年内茶具文物馆还举办多项活动,向公众介绍茶具及茶艺,入场人次超过201 520。

香港历史博物馆

香港历史博物馆期望通过探讨人类历史及香港独特的故事,扩阔参观者的视野。除了常设展览「香港故事」外,历史博物馆还定期主办各类专题展览,亦与本港、内地和海外的文博机构合办专题展览。

二零一六年六月至八月,历史博物馆与意大利机构Contemporanea Progetti和Expona合办「海上雄师—罗马海军与庞贝古城」专题展览。是次展览从意大利逾十间博物馆和文物保护机构借来约110组珍贵的展品,包括首饰、银器、凋像、大理石浮凋、沉船文物,以及首度在港展出的庞贝古城罹难者遗骸模型,同场并设有多项多媒体节目及三维动画。

<em>Mare Nostrum:</em> Roman Navy and Pompeii exhibition
观众参观「海上雄师—罗马海军与庞贝古城」展览,透过多媒体项目认识罗马海军的历史。
Mare Nostrum: Roman Navy and Pompeii exhibition
展品包括公元七十九年罗马庞贝古城被维苏威火山爆发摧毁时罹难者的遗骸模型。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干道。「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点‧线‧面」展览展出海上丝路上中国八个港口城市逾200件珍稀文物,让古代海上丝路重现在现代观众的眼前。

Across the Oceans: the Local Connections and Global Dimensions of China’s Maritime Silk Road
「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点‧线‧面」展厅设有互动游戏,观众乐在其中。

年内,历史博物馆与香港玩具协会及香港玩具厂商会合办「香港玩具传奇」专题展览,展出港人熟悉或香港製造的玩具逾2 600件。展览让观众认识百年来玩具的演变,了解工业家如何用心经营,令香港成为玩具王国。展览亦探讨全球娱乐事业如何通过动画、漫画、电影和电视带动玩具潮流,以及香港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The Legend of Hong Kong Toys exhibition
「香港玩具传奇」展览举行期间,香港历史博物馆草地摆设逾千隻黄色塑胶小鸭。

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历史博物馆在二零一六年举办多个特备节目,部分活动与其他机构合办。特备节目为两场讲座及两个展览,包括「趣看孙中山及其时代」展览,以及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行的「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专题讲座。《迎难而上—辛亥革命期间的孙中山》一书亦在同年十一月出版。

A Commemoration of the 150th Anniversary of Dr Sun Yat-sen’s Birth
「香港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大型展览」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行期间,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观赏文物及历史图片。
Dr Sun Yat-sen during the 1911 Revolution
纪念孙中山一百五十周年诞辰,香港历史博物馆出版了名为《迎难而上—辛亥革命期间的孙中山》专书。

年内,历史博物馆举办了660项教育和延伸活动,包括讲座系列、座谈会、工作坊、研讨会、实地考察、电影放映、比赛、历史剧场,以及亲子和外展活动等,培养市民对本地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兴趣。

历史博物馆于二零一六年八月与香港资优教育学苑合办「未来馆长培训班」,共有23名中学生参加。学员均认为课程不但饶富趣味,而且有助认识馆长各方面的工作。此外,博物馆与多所本地大学及专上院校(包括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大学,以及珠海学院香港历史及文化研究中心)紧密合作,年内合办了四场公众研讨会和41场讲座。此外,「香港的历史与社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及「海表方行—海上丝绸之路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亦在二零一六年举行。

历史博物馆继续与香港展能艺术会合办「伤健共融计划」,为有特殊需要社羣(例如听障及视障人士)提供手语传译导赏服务及模型製作工作坊。同时,「博物馆共融计划」亦为参观展览的听障、视障及智障人士,特设手语传译导赏服务、口述影像导赏服务、模型製作及触摸工作坊。年内举行了八个工作坊,共有186人参加。

历史博物馆于年内继续为长者、新来港定居人士、青少年和少数族裔举办「社区关怀计划」,通过在社区中心举办的故事剧场和模型製作工作坊等推广活动,增进参加者对香港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协作单位包括香港小童群益会、保良局、协康会及香港新移民服务协会等本地社区团体和非牟利机构。年内共有429人参加计划,从中受惠。

历史博物馆全年的参观者超过1 037 600人次。除了香港海防博物馆和孙中山纪念馆外,历史博物馆还负责管理三所规模较小的分馆,分别是鰂鱼涌公园内的葛量洪号灭火轮展览馆、深水埗的李郑屋汉墓博物馆,以及柴湾的罗屋民俗馆。年内,这三所分馆的参观者分别约有80 620、38 700和17 900人次。

香港海防博物馆

香港海防博物馆是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分馆,原址前身为筲箕湾旧鲤鱼门炮台。除了常设展览「海防风云六百年」外,年内博物馆还举行了「同御铁蹄—香港的抗战岁月」及「天子‧公民—末代皇帝溥仪」两个专题展览。

“From Son of Heaven to Commoner, Puyi, the Last Emperor of China” Exhibition
参加者正细心观赏「天子‧公民—末代皇帝溥仪」展览展出的朝服。

海防博物馆亦举办多个公众和特备节目,包括工作坊、公众讲座及配合专题展览的影片欣赏活动。二零一六年七月举行的「同乐日」节目丰富,活动包括定向游戏、扭气球、水晶球工作坊及音乐会。

Hong Kong Museum of Coastal Defence Fun Day
香港海防博物馆举行同乐日,令参观者倍添乐趣。节目多姿多彩,包括图中所见的音乐表演。

海防博物馆全年的参观者约有170 600人次。

孙中山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位于法定古蹟甘棠第之内,馆内设有两个常设展览,介绍孙先生生平事蹟以及他与香港的密切关係。年内,纪念馆还先后举办「时评x幽默=辛亥革命前后的漫画」和「高瞻远瞩—孙中山的经济建设计划」两个专题展览,此外纪念馆并举办特备的教育和推广活动,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

Commentary x Humour = Carto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1911 Revolution Exhibition
展览展出辛亥革命前后在中国及海外出版的漫画,以助观众了解晚清及民初的时局。
Touring interactive play
香港话剧团上演互动剧,加深观众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认识。

为庆祝孙中山纪念馆成立10周年,纪念馆在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十一日举行特备公众活动,节目包括醒狮表演、粤剧折子戏和无声互动剧场。

纪念馆全年的参观者约有93 300人次。

香港文化博物馆

这年度香港文化博物馆提供了多元化的展览和教育活动,其中一项大型展览是「宫囍—清帝大婚庆典」,展出153组精选自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文物展品。展览透过文献、画像、服装、首饰、妆奁器物、婚仪用品和宫廷乐器,阐释清帝大婚的仪节。同场并展出本地博物馆所藏的婚俗文物,对比清代帝王大婚与华南民间婚俗的异同。

Ceremony and Celebration – The Grand Weddings of the Qing Emperors exhibition
展览以四位清帝的大婚为主题,从故宫博物院众多藏品中精选多件珍品来港展出,当中包括清帝画像。

文化博物馆与法国五月合办「他乡情韵—克劳德‧莫奈作品展」,透过17幅具代表性的画作,描划莫奈一生的艺术之旅。

Claude Monet: The Spirit of Place
观众近距离观赏莫奈的画作。

文化博物馆亦与香港摄影文化协会合办「香港国际摄影节2016—听日你想点?」,展出多名女性摄影师的作品,重点探讨性别与创意的关係。

HKIPF 2016—What Do You Want For Tomorrow?
艺术家(右)向观众阐释其摄影作品。

「衣 + 包 剪 揼」展览结合时装设计与工艺,探索跨界创作,五位年青时装设计师╱艺术家与传统工匠合作,在设计中加入贴金箔、手打铜器、粤剧头饰製作、扎作、广东彩瓷及编籐等工艺,创造独特的时装系列。

Fashion + Paper, Scissors & Rock
观众细心观赏粤剧头饰。

文化博物馆已经把视听导赏厅改建为常设的金庸馆,藉以向着名武侠小说家查良镛博士(笔名金庸)致敬。展馆于二零一七年三月开放,透过超过300项展品,包括小说早年流通的版本以及大量珍贵的手稿、文献及照片,阐述查良镛博士早年的事业、小说创作历程以及金庸武侠小说对香港流行文化的影响。

Jin Yong Gallery
观众可透过金庸馆内300多件展品,探索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历程。
Jin Yong Gallery
观众留心观看金庸小说手稿和早年流通的版本。

文化博物馆内的新界文物馆于二零一六年年中关闭以进行基础设施更新工程,并改建为以香港流行文化为主题的常设展览,展览预计于二零一九年年底开放。

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文化博物馆继续参与「艺术同行」计划,与教育局、香港艺术发展局、香港浸会大学创意研究院及大学会堂,以及香港中文大学艺术行政主任办公室合作,为中学生及大学生提供一系列有关欣赏及推广艺术的培训课程。此外,文化博物馆与香港中文大学及教育局合办展品实谈、工作坊和研讨会,以支援教师培训、全方位学习和高中课程。

Arts Buddies 2016
「艺术同行」计划旨在提升学生艺术评赏的能力和分享艺术体验的技巧。

文化博物馆全年的参观者超过787 000人次。博物馆辖下还有香港铁路博物馆和上窰民俗文物馆两所分馆,参观者分别约有275 800和40 700人次。

香港科学馆

香港科学馆藉有趣的展品提供愉快的科学学习体验,唤起参观者对科学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世纪实验:探索神秘的粒子世界」展览于二零一六年三月至五月举行,深入介绍大型强子对撞机这个全球最大、功率最强的粒子加速器,展出多媒体展品、模拟实验室场境,以及对撞机内重约两公吨的巨型超导磁铁组件等实物,突出香港学者和科学家参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进行研究的贡献。展览期间共有约130 000名观众入场参观。

二零一六年四月十八日,香港科学馆庆祝成立25周年。四月至六月期间,科学馆举办展览,回顾从成立至今曾经举办的重要展览和活动,展望未来的发展。

「古怪动物园」展览以一本介绍稀奇古怪、令人噁心的动物生活习性的童书作蓝本。展期由二零一六年七月至十一月,展出16组展品,配合各种互动游戏和机械动物,介绍不同动物的奇怪行为及独特习性,让观众了解牠们在大自然的重要角色。展览吸引287 000名观众入场参观。

Animal Grossology Exhibition
学生正了解牛隻四个胃室如何按序消化食物。

「火星时代」展览在二零一六年十一月至翌年一月举行,探讨人类远征火星的可行性和挑战。展览利用备受欢迎的虚拟实境电脑技术,让观众体验登陆火星,了解他朝移居火星应作何准备。

「超感官暴龙展」展览在二零一六年十二月至翌年三月举行,运用尖端科技营造虚拟的恐龙世界,让观众与史前暴龙近距离接触,有如身临其境。展览附设大量教育活动,包括绘画、拼图游戏、讲故事和摺纸等,大部分专为儿童而设。展览期间共有约240 000名观众入场参观。

‘T-Rex Revealed – The Augmented + Virtual Reality Experience’ Exhibition
参观者利用平板电脑进入虚拟世界,与凶勐的暴龙接触。

科学馆与「香港起飞」团队合办的「香港起飞‧梦成真」展览在二零一七年二月至四月举行,展出香港首架本土自行装嵌及注册的飞机。该飞机名为「香港起飞」(以「B-KOO」的名称注册),由项目发起人兼机师郑楚衡带领500人团队建成,完成长达三个月的环球之旅。为鼓励年轻人考虑投身航天事业,展览期间飞机旁边还设置展板和互动展品,播放录像节目,并展出与飞机有关的物品。

‘Inspiration -  Dreams Come True’ Exhibition
香港首架本土自行装嵌注册的飞机「香港起飞」不断为年轻人带来啓发,鼓励大家努力追寻梦想。

生物多样性展厅为提高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而设,二零一六年九月二日啓用,展出逾40组展品,模拟地球上多种天然环境和生境。场内设置互动展品、生境场景和标本,环绕「本地生物多样性」、「世界生物多样性」、「时光变迁」、「自然实验室」四大主题,观众可借助场内各种设施,利用五官探索大自然。

Biodiversity Gallery
生物多样性展厅内的「本地生物多样性」主题区,从高空、陆地、海洋、河口和河流多方面,介绍香港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

科学馆继续举办一年一度的青苗科学家研习活动,今年安排20名中学生及3名教师参观位于瑞士的欧洲核子研究组织以及科研机构。此外,科学馆举办「2016邵逸夫奖得奖者—挑战、寻乐在科研」公众论坛,让得奖者与参加者分享科研工作的苦与乐。「2017香港科学节」由科学馆与42个科学团体和政府机构合办,提供逾170项节目,其中「活的科学」系列以学生为对象,提醒大家要保护地球美丽而複杂的自然生态。

HK SciFest 2017
「香港科学节」举行科学表演,观众反应热烈。

年内,参观科学馆的展览以及参加相关教育及推广活动的人数逾1 236 000人次。

香港太空馆

香港太空馆通过举办展览、天象厅节目和推广活动,向市民推广天文知识。何鸿燊天象厅配备先进的放映及控制系统,为观众带来视听效果震撼的全天域电影、立体电影和天象节目。定期举行的短期展览则向观众介绍天文学和太空科学的最新发展。

为纪念无人探测船朱诺号抵达木星,太空馆大堂在二零一六年举行「朱诺号—窥探木星面纱下的秘密」专题展览,介绍朱诺号的任务以及有关木星的新发现。

太空馆与香港中华总商会、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酒泉衞星发射中心及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合办「少年太空人体验营」,从175名获得提名的本地中学生选出30人,在二零一六年七月至八月前往北京和酒泉参加体验营,学习太空科学知识、体验太空人的训练过程。

Young Astronaut Training Camp 2016
30名中学生参加「少年太空人体验营2016」,行程包括到访酒泉衞星发射中心。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五日,「盲人观星伤健营2016」在西贡天文公园旁草地举行,吸引2 200人参加。伤健营透过摊位游戏和天文观测活动,让参加者体验观星的乐趣,此外亦提供特别活动,让视障、听障、肢体伤残、弱势社群和少数族裔的人士参与。

Stargazing Camp for All and the Blind
「盲人观星伤健营2016」吸引2 200名参加者,人人尽兴而归。

太空馆的「星夜行」流动应用程式自二零一四年推出以来,至今录得超过133 000次下载。这个流动应用程式以所有对观星有兴趣的人士为目标用户,包含中西星图、星座故事双语录音资料、天文资讯和相关活动资料。

年内,太空馆放映了一个天象节目、两部立体全天域电影、两部全天域电影和两个学校节目,全部作多场放映。年内,何鸿燊天象厅吸引了约283 900名观众。

另外,太空馆举行了477场推广活动,共有超过28 000人次参加。展览厅自二零一五年十月起关闭进行翻新工程,预计于二零一七年年底重开。

艺术推广办事处

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艺术推广办事处与不同伙伴合作,举办一系列社区及公共艺术推广计划,藉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鼓励公众欣赏艺术。

「悠游艺术大楼」公共艺术计划把政府大楼部分公共空间变成趣味十足的艺术天地,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机会接触和欣赏艺术。二零一五年七月,本署为赤柱市政大厦、东涌市政大楼、大角咀市政大厦及龙逸社区会堂四个地点,度身订造具有社区特色的公共艺术品,展期至二零一七年七月。

ARTivating Public Buildings
邓国骞为赤柱市政大厦创作《这裡有船》,利用寻宝地图及船上日常用品,娓娓道出赤柱与大海的故事。
ARTivating Public Buildings
杨悦欣为大角咀市政大厦创作《层层看看大角咀》,以插画、相片,加上向街坊收集所得物品,呈现大角咀街头的人生百态。

为使本地艺术家有更多机会定期展出作品,本署推出「公共艺术计划2015」,透过公开比赛选出四组本地艺术家及艺术团队,委约创作公共艺术品。其中两组作品已分别设置在调景岭公共图书馆及屏山天水围公共图书馆,向市民展示。

Public Art Scheme 2015
「公共艺术计划2015」委约官天佑创作的《开卷有益》,已装置在调景岭公共图书馆作长期展示。
Public Art Scheme 2015
「公共艺术计划2015」委约梁美萍创作的《本意》,已装置在屏山天水围公共图书馆。

本署与起动九龙东办事处合办「起动骏业街游乐场为观塘工业文化公园(第一期)」展览。为延续第一期的成果,本署于二零一六年九月展开「骏业街游乐场公共艺术计划」,向本地艺术家和艺术团队公开徵召提案,并于十二月选出共二十一份以观塘七种工业为主题的入围提案。最终委约的七组公共艺术作品将于二零一八年八月设置在翻新后的骏业街游乐场。

「邂逅!老房子」艺术计划反思如何使用老房子的空间。计划于二零一七年一月举行,选定孙中山纪念馆、王屋村古屋、罗屋民俗馆及三栋屋博物馆这四幢具历史价值的老房子,委约本地艺术家石家豪、林东鹏、黄丽贞和林岚及他们的团队创作场域特定的艺术品,为老屋子注入新的活力。

Hi! Houses
石家豪及其团队以孙中山先生一生中七个重要时期为主题,配合当时历史背景,为孙中山纪念馆创作了七道屏风。
Hi! Houses
艺术家林岚及其团队在三栋屋博物馆开幕表演中,把当代艺术装置融合现代舞及南音。

工业贸易大楼为第一座专设艺术品展览空间的政府大楼。二零一七年二月在大楼举行「#艺术旅人展览系列一—异国符号」展览,展出两位女艺术家郑淑宜和马琼珠的作品,探索旅行中与别不同之异国符号。

#ArtTravellers Exhibition Series I: Decoding Exotic Lands
郑淑宜和马琼珠为「异国符号」展览创作两件艺术品,在工业贸易大楼的艺术品展览空间展出。
油街艺术空间(油街实现)

「油街实现」是为促进本地年轻艺术家交流而设的开放平台,以致力在社区层面推广艺术、鼓励共同参与及创作艺术为宗旨。

二零一六至一七年间,「油街实现」举办极富创意的「即日放送」计划,与六个本地艺术团体合作,播放多元化的电影,探讨与当今社会和艺术有关的议题。二零一七年一月推出的「瞩目登场」系列,本地艺术家黄慧姸、尹丽娟、程展纬、艺术团体Room 9 Dance Theatre和北京艺术家徐冰鼓励参观者透过展品,反思观看和描述世界的角度。此外,「油街实现」亦为不同的社群举办多个社群参与项目,包括为设计师而设的「XCHANGE盛食当灶」,为建筑师而设的「玩转『油』乐场」,为作家而设的「在油街写作」,以及为年轻艺术家而设的「连结社群」系列。

Montage Express
油街实现筹划「即日放送」项目,化身为社区影院,探讨电影艺术与生活如何互相连结。
PLAY To CHANGE
「玩转『油』乐场」的一连串展览及公众活动,为建筑师及市民搭建交流的平台,就城市发展、社会及日常生活的各项议题展开对话。

第六届「艺游邻里计划」协助本地艺术家从本地历史和集体回忆中寻找灵感。年内该计划在四个不同场地举行展览。「北角睇楼团」展览探讨北角的文化特色及区内住屋问题。「柒纸媒—纸上北角」展览的参展艺术家透过作品表达对北角社区的深厚感情。「石头都会笑」展览尝试以观塘坪石邨的快乐时光连繫一众街坊。「九承九」展览则探讨传统工艺如何在香港持续发展,以及以工艺作为艺术媒介的可塑性。

The 6th Artists in the Neighbourhood Scheme: North Point Dream Properties Limited
「北角睇楼团」展览探讨住屋问题,引发观众反思。
The 6th Artists in the Neighbourhood Scheme: Smiling Stone
观众参观「石头都会笑」展览,聆听从社区收集得来的各种声音。
香港视觉艺术中心

香港视觉艺术中心为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和市民大众提供艺术教育的平台,专注新媒体艺术发展。该中心积极与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合作,举办优质教育节目。

二零一六年三月及四月,香港视觉艺术中心与香港城市大学合办「像素之后 动漫美学双年展2015-16」,作为亚洲地区「动漫美学双年展」其中一站的展览。八位参展的本地艺术家展出新媒体艺术作品,反映动漫文化如何影响当代艺术。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香港视觉艺术中心亦举办艺术教育计划「艺术专修课程」,为期一年,让优秀的年轻艺术家在前辈艺术家、专业人士和学者的指导下,开展艺术事业。此外,中心亦举行以新媒体艺术和当代艺术实习为题的工作坊及讲座。

POST PiXEL. Animamix Biennale 2015-16
「像素之后 动漫美学双年展2015-16」展示新媒体艺术的新趋势,鼓励观众探讨真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複杂关係。
Art Specialist Course 2016-17
「艺术专修课程2016-17」举行毕业展,展出学员的水墨及陶艺作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非遗办事处)已落实各项加强保护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包括制定确认、立档、研究、保存、推广和传承的策略。非物质文化遗产谘询委员会(非遗谘委会)根据二零一四年公布的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非遗清单)以及其后进行的深入研究,在二零一七年二月公布该会推荐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代表作名录) 的10个项目*。经进行三个月公众谘询后,非遗办事处在同年五月整理公众的意见,然后提交非遗谘委会,以期于二零一七年年中公布首份代表作名录。代表作名录可为政府提供参考依据,让政府就保护具有高文化价值和急须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分配资源时订立缓急先后次序。

Press Briefing on the Recommended Items to be Inscribed onto the Representatives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ong Kong cum ICH @ New Year
南音获推荐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二零一六年六月,非遗办事处在三栋屋博物馆设立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非遗中心),作为展示和教育中心。非遗中心长期展出展览,介绍本地10个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以及相关的传承团体。曾举办的大型活动包括「非遗乐在三栋屋」、「非遗乐在夏令时」及「非遗传承迎新岁」三个同乐日。非遗办事处会继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团体和其他社区机构合办节庆盛会、展览、展示、讲座、工作坊、研讨会和实地考察,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兴趣。

Hong Ko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entre Opening Ceremony cum ICH Fun @ Sam Tung Uk
「非遗乐在三栋屋」同乐日在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啓用典礼后举行,表演节目包括客家山歌对唱。

*10个获推荐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为南音、宗族春秋二祭、香港天后诞、中秋节—薄扶林舞火龙、正一道教仪式传统、食盆、港式奶茶製作技艺、扎作技艺、香港中式长衫和裙褂製作技艺及戏棚搭建技艺。

**获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10个本地项目,即粤剧、凉茶、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龙舟游涌、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中秋节—大坑舞火龙、古琴艺术(斲琴技艺)、全真道堂科仪音乐、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和黄大仙信俗,均已自动纳入代表作名录。粤剧于二零零九年获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