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非遺」系列節目 (2018年)

以下為「口傳心授系列II: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展覽配套活動

 

 

粵劇示範及體驗工作坊

粵劇於2009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以粵語演唱和唸白的傳統戲曲,其唱腔、行當、化妝、身段及曲譜等都蘊含豐富的藝術價值。作為地方酬神、打醮等宗教活動的「神功戲」,粵劇更甚具社會及文化價值。是次活動中,導師將分享粤劇戲班的傳統和趣事,並示範站相、台步、指掌、雲手、亮相、跑圓台等基本身段,參加者可學習開門關門、上馬落馬、耍槍花等動作。

 

日期

2018年4月22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2時至3時30分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導師

溫玉瑜先生(香港著名粵劇演員)、芳曉虹女士(資深化妝導師)

 

南音示範及體驗工作坊

南音是流行於珠江三角洲一帶,以廣府話說唱的傳統曲藝。是次活動中,南音唱家李玉華與拍和好手陳子晉、許偉雄、林志宏,同大家說說唱唱話南音!一面細說南音的點滴,一面獻唱經典南音曲目《客途秋恨》和《男燒衣》,更會首唱新曲《胡不歸祭墓》。

 

日期

2018年4月22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4時至5時30分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展覽廳(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導師

李玉華女士(著名南音演唱家)

 

「師傅教兩招」— 蒲台島天后誕戲棚搭建技藝導賞團

每年蒲台島天后誕,搭棚師傅以超卓的技藝,臨崖搭建神功戲棚,充分顯示了戲棚搭建技藝因地制宜的特點。是次活動由負責蒲台島天后誕戲棚搭建的師傅實地講解,參加者可從中欣賞戲棚搭建技藝的奧妙之處。

 

日期

2018年5月6日(星期日)

時間

中午12時至下午1時 | 下午4時至5時

地點

蒲台島

領隊

陳煜光師傅(資深戲棚搭建師傅)

 

元朗十八鄉天后誕導賞團

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或在另外選定的日子裡,香港各區都會舉行不同規模的活動慶祝天后誕。元朗十八鄉天后誕的會景巡遊甚為熱鬧,參與表演的花炮會和團體達30多個,他們行經元朗市中心,吸引大批市民圍觀,成為香港一年一度的節日盛事。是次活動,參加者除可觀賞巡遊盛況,更可在館長的帶領下參觀大樹下天后廟,了解天后誕的歷史,並實地考察賀誕儀式。

 

日期

2018年5月8日(星期二)

時間

上午9時30分至下午1時

地點

元朗

領隊

鄒興華先生(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館長)

 

長洲太平清醮導賞團及飄色製作示範

每年農曆四月,長洲島居民為祈福禳災,保境安民,都會舉辦太平清醮,當中「飄色巡遊」更已成為城中盛事,吸引數以萬計中外遊客觀賞。是次活動,館長將帶領參加者到北帝廟和建醮場地,讓大家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認識長洲太平清醮,了解其背後的傳統意義。另外,參加者亦將走訪參與飄色巡遊的街坊會,透過飄色師傅的講解,了解飄色裝置的內裏乾坤。

 

日期及時間

2018年5月19日(星期六)︰上午10時至下午1時
2018年5月20日(星期日)︰下午1時30分至4時

地點

元朗

領隊

鄒興華先生(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館長)

 

港式奶茶製作技藝示範及體驗工作坊

港式奶茶俗稱「絲襪奶茶」,製作步驟包括調配茶葉、煲茶、撞茶、焗茶、撞奶等,乃深受香港人歡迎的地道飲品。港式奶茶製作技藝既反映了中西飲食文化在香港的交融與發展,也反映出本地市民的生活和飲食的面貌。是次活動由資深奶茶師傅細說港式奶茶的歷史和發展,並即場示範沖調技巧,分享經驗與心得,參加者更有機會親身嘗試調製港式奶茶。

 

港式奶茶製作技藝示範及體驗工作坊

 

日期

2018年6月16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30分至4時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導師

陳子平師傅 (國際金茶王大賽 2016 總冠軍)

 

講座 — 香港正一派齋醮儀式傳統

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及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聯合策劃

本演講的內容包括正一道教的歷史發展,香港正一道教的淵源及其儀式傳統。本演講亦提及在香港道教歷史發展和傳播中,正一道教如何藉著其獨特的齋醮儀式傳統傳承香港華人社會的宗教習俗,並為市民在生死禍福的問題上提供具有中國文化傳統的精神安慰。

 

講座 — 香港正一派齋醮儀式傳統

 

日期

2018年6月17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4時30分至5時30分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講者

黎志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認識涼茶  參觀及講座

涼茶是流行於嶺南地區的一種飲料,以特定的中草藥烹煮而成。在嶺南地區地濕水溫的氣候環境中,涼茶成為大眾祛濕降火、解燥消暑和防治感冒的一種獨特飲食文化。是次活動由賽馬會老圍中藥園導賞員講解涼茶的歷史、種類、功效和禁忌,並帶領參加者認識園內各種可以製成涼茶的中草藥,參加者可用視覺、嗅覺、觸覺甚至味覺去認識不同的草藥,更可品嚐時令涼茶,除了增進知識外,也是非常獨特的體驗。

 

認識涼茶 — 參觀及講座

 

日期

2018年6月24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2時30分至4時

地點

賽馬會老圍中藥園(荃灣老圍村二坡圳)

導賞

賽馬會老圍中藥園

 

「師傅教兩招」  戲棚搭建技藝

(博物館節特備活動系列節目)

 
戲棚主要由竹、杉構成樑柱及框架,外蓋鋅鐵片遮陰擋雨。搭棚師傅根據不同需求,可靈活地搭建出容納少至百餘、多至數千觀眾的戲棚,體現了傳統的中國建築智慧。活動由資深戲棚搭建師傅示範搭棚技藝,參加者更有機會親身學習與體驗。
 
 
「師傅教兩招」 — 戲棚搭建技藝
 

日期

2018年6月30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30分至3時30分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展覽廳(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導師

陳煜光師傅(資深戲棚搭建師傅)

 

「師傅教兩招」— 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示範

(博物館節特備活動系列及「發現非遺」同樂日節目)

 

「香港中式長衫和裙褂製作技藝」是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一個項目,男裝長衫在新界傳統宗族社會中是父老的身分象徵,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女裝長衫在縫製技術受到東西方設計影響,孕育出香港獨特的風格。是次活動長衫師傅將講解製作長衫的不同步驟,參加者可藉此深入了解這個非遺項目。

 

「師傅教兩招」— 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示範

 

日期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至3時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展覽廳(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示範

封有才師傅(資深長衫師傅)

 

認識舞麒麟文化 — 示範及體驗

(「發現非遺」同樂日節目)

 

「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客家人認為麒麟能文能武、謙遜而有禮、謹慎而好奇、知書識字,是他們的群體象徵。每逢大型傳統節慶、祠堂開光、新居入伙、婚嫁、祝壽等喜慶場合,都會舞麒麟,為人送上祝福、驅除煞氣。是次活動中,透過示範及親身體驗,參加者可認識到傳統客家麒麟的禮儀和文化內涵。

 

認識舞麒麟文化 — 示範及體驗

 

日期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30分至3時30分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廣場戲棚 (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示範

香港西貢坑口區傳統客家麒麟協會

 

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分享暨長衫表演

(博物館節特備活動系列及「發現非遺」同樂日節目)

 

「香港中式長衫和裙褂製作技藝」是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之一個項目,男裝長衫在新界傳統宗族社會中是父老的身分象徵,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女裝長衫在縫製技術受到東西方設計影響,孕育出香港獨特的風格。是次活動將分為兩部分︰首先模特兒會穿上由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修讀時裝設計課程的學生設計及製作的女裝長衫進行表演,接著,資深長衫師傅將介紹長衫的款式及種類,以及製作長衫的步驟。

 

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分享暨長衫表演

 

日期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3時30分至4時30分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廣場戲棚 (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講者

周素梅師傅(資深長衫師傅)

 

「師傅教兩招」— 港式奶茶製作技藝示範及體驗

港式奶茶俗稱「絲襪奶茶」,製作步驟包括調配茶葉、煲茶、撞茶、焗茶、撞奶等,乃深受香港人歡迎的地道飲品。港式奶茶製作技藝既反映了中西飲食文化在香港的交融與發展,也反映出本地市民的生活和飲食的面貌。是次活動由資深奶茶師傅細說港式奶茶的歷史和發展,並即場示範沖調技巧,分享經驗與心得,參加者更有機會親身嘗試調製港式奶茶。

 

「師傅教兩招」— 港式奶茶製作技藝示範及體驗

 

日期

2018年7月15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導師

莫佩玲師傅(國際金茶王大賽2013總冠軍)

 

「師傅教兩招」— 花鈕製作技藝示範及體驗

花鈕是中式長衫及傳統衣服的鈕扣,以幼布條縫製而成。一對花鈕扣由大花和細花組成,有蝴蝶、梅花鳥及喜鵲等款式。典雅的中式服裝配上小巧精緻的花鈕,實屬錦上添花。是次活動由資深花鈕師傅示範上漿、開條、燙條等工序,參加者除可認識到製作花鈕的各種材料及工具外,更可學習打鈕頭,並在師傅的指導下,親自嘗試製作花鈕。

 

「師傅教兩招」— 花鈕製作技藝示範及體驗

 

日期

2018年7月22日(星期日)
2018年7月29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2時至5時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導師

浦明華師傅(資深傳統中式花鈕製作師傅)

 

仲夏小茶室 ─ 港式奶茶示範工作坊

港式奶茶乃香港人地道飲食文化,其製作技藝更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悠悠夏日,何不帶同小朋友來到非遺港式奶茶檔呷一口「香、滑、濃」的地道風味,共享親子時光﹖非遺港式奶茶檔特邀資深奶茶師傅即席示範沖製奶茶,分享心得,揭開當中的製作秘技;還特備親子體驗時段,啟發小朋友對港式奶茶文化的興趣。

 

仲夏小茶室 ─ 港式奶茶示範工作坊

 

日期

2018年8月4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示範

謝忠德師傅(國際金茶王大賽2010亞軍)

 

黃大仙祠導賞團

黃大仙信俗起源於浙江金華地區,明清之際傳入嶺南,約1915年奠基於香港,經過百年傳承,它已發展出宗教與慈善結合的特色,在香港以至海外華人社區廣為流傳,並於2014年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香港嗇色園於1921年正式成立,以「普濟勸善、有求必應」的宗旨,管理黃大仙祠事務。是次活動中,參加者將由嗇色園道長帶領參觀黃大仙祠,藉以加深對黃大仙信俗文化的認識。

 

黃大仙祠導賞團

 

日期

2018年8月5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2時30分至3時30分

地點

黃大仙祠(九龍黃大仙竹園村2號)

導賞

嗇色園黃大仙祠道長

 

盂蘭文化實地談

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香港潮人盂蘭勝會」積極傳承潮汕地區的民風民俗。每年農曆七月,潮籍人士於各區舉辦盂蘭勝會,向幽魂分衣施食,同時酬謝神明庇佑,宣揚孝道及布施精神。是次活動,胡炎松先生將帶領參加者到黃大仙新蒲崗鳳凰邨盂蘭勝會,實地考察場地佈局及祭祀儀式,從而了解盂蘭勝會的歷史和文化意義。

 

盂蘭文化實地談

 

日期

2018年8月18日(星期六)

時間

上午10時30分至11時45分

地點

新蒲崗東啟德遊樂場(新蒲崗六合街30號)

導賞

胡炎松先生(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會董)

 

紮得喜 ─ 薄扶林火龍紮作工作坊

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中秋節—薄扶林舞火龍」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內容包括火龍紮作、火龍開光、舞火龍巡遊,以至送火龍歸滄海等多個環節。是次工作坊由有四十多年紮作火龍經驗的吳江乾師傅親自教授,參加者可親手製作「迷你版」火龍頭,認識傳統竹紮工藝及舞火龍文化。

 

紮得喜 ─ 薄扶林火龍紮作工作坊

 

日期

2018年8月19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導師

吳江乾師傅(資深火龍紮作師傅)

 

舞得出色 ─ 客家麒麟上色工作坊

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每逢大型傳統節慶、婚嫁祝壽等喜慶場合,客家人都會舞動麒麟,藉以送上祝福,驅除煞氣。是次活動中,劉敏財先生將講解傳統客家麒麟的獨特造型,以及用色的文化含意;大家亦可親自在麒麟立體模型上色,加深對客家麒麟文化的了解。

 

舞得出色 ─ 客家麒麟上色工作坊

 

日期

2018年8月26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2時至3時30分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 (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導師

劉敏財先生(香港西貢坑口區傳統客家麒麟協會書記)

 

「師傅教兩招」─ 魚燈紮作工作坊

活動伙伴:文化葫蘆

 

各色各樣的紮作品在傳統節慶和民間宗教儀式中擔當重要角色,究竟紮作師傅如何利用竹篾、紗紙、色紙、布料等簡單的材料,以巧妙的心思、精細的紮作技巧和繪畫筆功製作出造型千變萬化的紮作品呢﹖

是次工作坊將由資深紮作師許嘉雄師傅講解紮作基礎知識和製作技巧,並指導參加者親手製作自家創作、獨一無二的魚燈紮作品。

 

「師傅教兩招」─ 魚燈紮作工作坊

 

日期

2018年9月2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2時30分至5時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導師

許嘉雄師傅(資深紮作師傅)

 

「師傅教兩招」─ 薄扶林火龍紮作工作坊

活動伙伴:文化葫蘆

 

每年中秋節,香港島南區薄扶林村一眾村民都會舉行舞火龍活動,祈求合境平安。由破竹、削竹、紮骨架,到捆禾草、紮鐵線,村民同心協力,紮作火龍,代代相傳。是次工作坊由有四十多年紮作火龍經驗的吳江乾師傅指導,讓參加者認識傳統火龍紮作技藝之餘,亦可了解薄扶林舞火龍傳統及其歷史文化意義。

 

「師傅教兩招」─ 薄扶林火龍紮作工作坊

 

日期

2018年9月9日(星期日)

時間

上午10時至下午1時

地點

薄扶林村

導師

吳江乾師傅 (資深火龍紮作師傅)

 

大坑舞火龍講座及製作體驗

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大坑舞火龍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歷史,大坑居民每年中秋都會舉辦為期三晚的舞火龍活動,祈求合境平安。

大坑火龍全長二百餘英尺,全用珍珠草包紮而成,插滿長壽香,由三百多位健兒在夜間舞動,非常壯觀。是次講座中,「大坑舞火龍」總指揮陳德輝先生將會介紹大坑舞火龍的歷史及紮作火龍技巧,參加者更可體驗大坑火龍的傳統紮作工藝。

 

大坑舞火龍講座及製作體驗

 

日期

2018年9月14日(星期五)

時間

下午7時30分至9時30分

地點

大坑坊眾福利會(香港銅鑼灣道121號)

導師

陳德輝先生(大坑舞火龍總指揮)

 

「認識粵劇的藝術」講座

活動伙伴:文化葫蘆

 

粵劇是本港首個世界級非遺項目,糅合了文學、曲藝、戲劇及武術等藝術元素,既博大精深,又是在地親民的傳統文化。不少日常用語,例如「爆棚」、「大龍鳳」等都源自粵劇,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粵劇名伶阮兆輝先生自小於戲班成長,他縱橫劇壇逾半世紀,博物洽聞,見證香港和粵劇發展歷史。是次講座中,阮兆輝先生將分享他於戲行的所見所想,讓公眾認識粵劇藝術及其文化底蘊。

 

「認識粵劇的藝術」講座

 

日期

2018年9月22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30分至3時30分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講者

阮兆輝先生(香港著名粵劇演員)

 

「認識中式裙褂」講座

活動伙伴:文化葫蘆

 

裙褂是新娘出嫁的傳統禮服,圖案以龍鳳為主,傳統上以人手縫製,一針一線,別具匠心。龍鳳褂裙輝煌奪目,其刺繡圖案巧奪天工,除了包含對新人的祝福外,亦蘊藏深邃的傳統文化。是次活動將由資深中式裙褂店負責人講解裙褂的製作過程、類別及演變,讓參加者深入了解裙褂製作技藝及其文化意義。

 

「認識中式裙褂」講座

 

日期

2018年9月30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2時至3時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講者

吳蘭花女士(資深中式裙褂店負責人)

 

斲好琴 ─ 古琴工作室導賞團

古琴音色獨特。傳統琴人除了撫琴研譜,亦喜自斲琴器 (「斲」音琢,即砍削之意」),其樂無窮。香港資深琴人蔡昌壽師傅自1990年代開始舉辦斲琴研究班,將累積數十年的傳統斲琴技藝公開傳授本港琴人,延續及傳承斲琴傳統。是次導賞團將由蔡昌壽斲琴學會會員帶領參加者遊走斲琴工作間,以瞭解古琴這一門集木工、漆藝、書法與音樂於一身的傳統藝術。

 

斲好琴 ─ 古琴工作室導賞團

 

日期

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

時間

(1)下午3時至4時
(2)下午4時至5時

地點

蔡福記古琴工作室

導賞

蔡昌壽斲琴學會會員

 

「精工藝物 匠心獨運 ─ 中式長衫」講座

中式長衫是上世紀香港民眾的流行服裝,同時為社群長輩的身分象徵,對於傳統宗族社會和婚禮嫁娶等慶典場合尤其重要。「香港中式長衫和裙褂製作技藝」更被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具有獨特的文化意義。是次講座中,中式服裝文化人馮桂芳女士將以「大城小景」為題,重尋半世紀前香港中式長衫的發展歷史與文化;其後「與大師對話」環節特邀資深長衫師傅殷家萬分享他一甲子以來製作中式長衫的經驗和心得,讓後輩感受其敬業樂業的匠人精神。

 

「精工藝物 匠心獨運 ─ 中式長衫」講座

 

日期

2018年10月7日(星期日)

時間

上午11時30分至下午1時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裡2號三棟屋博物館)

講者

殷家萬師傅(資深長衫師傅)、馮桂芳女士(香港中裝藝文傳承創辦人)

 

「認識全真道教科儀音樂」講座

「全真道堂科儀音樂」於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之一。是次講座中,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道長與蓬瀛仙館經懺團經師會作現場經韻演示,並透過珍貴的科儀演示影片賞析,分享當代全真道堂科儀音樂的傳承與保育經驗,讓市民認識這項獨特的香港道教文化。

 

「認識全真道教科儀音樂」講座

 

日期

2018年10月13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30分至3時30分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裡2號三棟屋博物館)

講者

梁德華道長(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

 

「師傅教兩招」─ 創意燈罩紮作工作坊

紮作品由竹篾、紗紙及布料等簡單物料製成,透過紮作師傅的巧思妙手,創製出形態千變萬化的紮作品。是次工作坊中,擁有多年紮作經驗的歐陽秉志師傅,將指導參加者以傳統紮作技巧製作既新穎又實用的創意燈罩,讓參加者體驗自家紮作的樂趣,以及發掘傳統紮作的無限可能。

 

「師傅教兩招」─ 創意燈罩紮作工作坊

 

日期

2018年10月27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1時至5時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裡2號三棟屋博物館)

導師

歐陽秉志師傅(資深紮作師傅)

 

「說 ‧ 唱 ‧ 南音」示範講座

南音是用廣府話說唱的廣東曲藝,被喻為香港式的藍調怨曲,唱出人生的喜怒哀樂。早於20世紀初,它已是香港人的流行曲,除了即興說唱,由一個人聲演多個角色外,亦是近代粵劇、粵曲的演唱元素。是次活動將透過資深編劇撰曲家及演唱者的互動引介,讓觀眾認識及了解南音藝術。

 

 

日期

2018年11月10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主講 / 示範

溫誌鵬先生(資深編劇撰曲家)、唐小燕女士(著名南音演唱家)

 

「南音與粵謳:清代的粵語流行曲?」講座

南音與粵謳同屬清代中期在廣東省城興起的粵語曲種。南音至今仍有許多名家演唱,並成為粵曲中常用的唱段;粵謳的文辭雖屢有討論,但具體唱法卻少見傳誦,至今尚存完整的粵謳譜子和錄音只得寥寥數首。是次講座中,講者將利用歷史文獻和音頻資料,探討南音和粵謳的歷史,並從語音的角度,揭示粵語與歌樂的關係。

 

日期

2018年11月17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3時至5時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里2號三棟屋博物館)

講者

程美寶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