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 發現非遺
「口傳心授系列II: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展覽配套活動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主辦
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 策劃
活動夥伴:文化葫蘆
斲好琴 ─ 古琴工作室導賞團
古琴音色獨特。傳統琴人除了撫琴研譜,亦喜自斲琴器 (「斲」音琢,即砍削之意」),其樂無窮。香港資深琴人蔡昌壽師傅自1990年代開始舉辦斲琴研究班,將累積數十年的傳統斲琴技藝公開傳授本港琴人,延續及傳承斲琴傳統。是次導賞團將由蔡昌壽斲琴學會會員帶領參加者遊走斲琴工作間,以瞭解古琴這一門集木工、漆藝、書法與音樂於一身的傳統藝術。
日期 | 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 |
時間 | (1)下午3時至4時 |
地點 | 蔡福記古琴工作室 |
導賞 | 蔡昌壽斲琴學會會員 |
集合時間 | (1)下午2時50分 |
集合地點 |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中央庭園(石硤尾白田街30號) |
名額 | 各20人 |
費用 | 免費 |
語言 | 粵語 |
報名 | 請按此填寫報名表格 |
備註 | 1. 參加者必須要收到由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發出的確認電郵,報名才算生效。 |
查詢 | 岑小姐(電話︰2780 2283,電郵︰sharon@huluhk.org) |
「精工藝物 匠心獨運 ─ 中式長衫」講座
中式長衫是上世紀香港民眾的流行服裝,同時為社群長輩的身分象徵,對於傳統宗族社會和婚禮嫁娶等慶典場合尤其重要。「香港中式長衫和裙褂製作技藝」更被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具有獨特的文化意義。是次講座中,中式服裝文化人馮桂芳女士將以「大城小景」為題,重尋半世紀前香港中式長衫的發展歷史與文化;其後「與大師對話」環節特邀資深長衫師傅殷家萬分享他一甲子以來製作中式長衫的經驗和心得,讓後輩感受其敬業樂業的匠人精神。
日期 | 2018年10月7日(星期日) |
時間 | 上午11時30分至下午1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裡2號三棟屋博物館) |
講者 | 殷家萬師傅(資深長衫師傅)、馮桂芳女士(香港中裝藝文傳承創辦人) |
名額 | 30人(網上報名25人、即場報名5人) |
費用 | 免費 |
語言 | 粵語 |
報名 | 網上報名 即場報名 |
備註 | 1. 參加者必須要收到由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發出的確認電郵,報名才算生效。 |
查詢 | 岑小姐(電話︰2780 2283,電郵︰sharon@huluhk.org) |
「認識全真道教科儀音樂」講座
「全真道堂科儀音樂」於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之一。是次講座中,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道長與蓬瀛仙館經懺團經師會作現場經韻演示,並透過珍貴的科儀演示影片賞析,分享當代全真道堂科儀音樂的傳承與保育經驗,讓市民認識這項獨特的香港道教文化。
日期 | 2018年10月13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2時30分至3時30分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裡2號三棟屋博物館) |
講者 | 梁德華道長(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 |
名額 | 30人(網上報名25人、即場報名5人) |
費用 | 免費 |
語言 | 粵語 |
報名 | 網上報名 即場報名 |
備註 | 1. 參加者必須要收到由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發出的確認電郵,報名才算生效。 |
查詢 | 岑小姐(電話︰2780 2283,電郵︰sharon@huluhk.org) |
「師傅教兩招」─ 創意燈罩紮作工作坊
紮作品由竹篾、紗紙及布料等簡單物料製成,透過紮作師傅的巧思妙手,創製出形態千變萬化的紮作品。是次工作坊中,擁有多年紮作經驗的歐陽秉志師傅,將指導參加者以傳統紮作技巧製作既新穎又實用的創意燈罩,讓參加者體驗自家紮作的樂趣,以及發掘傳統紮作的無限可能。
日期 | 2018年10月27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1時至5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演講廳(荃灣古屋裡2號三棟屋博物館) |
導師 | 歐陽秉志師傅(資深紮作師傅) |
名額 | 20人(網上報名15人、即場報名5人) |
費用 | 免費 |
語言 | 粵語 |
報名 | 網上報名 即場報名 |
備註 | 1. 參加者必須要收到由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發出的確認電郵,報名才算生效。 |
查詢 | 岑小姐(電話︰2780 2283,電郵︰sharon@huluhk.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