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到!」系列節目主辦: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 籌劃:文化葫蘆有限公司 資助: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
為加深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的認識,非遺辦事處邀請非遺傳承人進行技藝示範,並與訪客互動對談。節目主要以廣東話進行,費用全免。 | |
婚嫁文化習俗
2023年2月(已截止報名)
2023年3月(現已開放報名)
2023年2月活動
鋪金箔技藝講座及示範
鋪金箔是指用金箔點綴物品表面,以營造亮麗堂皇效果的技藝。在酒家宴會廳的龍鳳裝飾、傳統華人廟宇內的神像等都可見金箔的蹤影。資深鋪金箔師傅將講解這門傳統技藝,並示範鋪金箔的過程,藉此加深公眾對此非遺項目的認識。
日期 | 2023年2月11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2時至3時|下午4時至5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講者 | 黎裔廣先生 |
名額 | 每節20人 |
報名詳情 |
|
查詢 | 周先生(電話︰2780 2283,電郵︰jayson@huluhk.org) |
裙褂製作講座
裙褂是新娘出嫁的傳統禮服,傳統上由人手縫製,並飾有以龍、鳳為主的刺繡圖案。鴻運繡莊負責人將講解裙褂製作技藝,並示範製作裙褂的一些步驟,讓觀眾深入了解此項非遺技藝。
日期 | 2023年2月12日(星期日) |
時間 | 下午3時至4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講者 | 黃國興先生 |
名額 | 20人 |
報名詳情 |
|
查詢 | 周先生(電話︰2780 2283,電郵︰jayson@huluhk.org) |
婚嫁禮餅製作技藝示範
婚嫁禮餅是傳統婚嫁習俗不可或缺的部分。每款禮餅都有其獨特寓意。活動將由恆香前總餅師示範合桃酥和綾酥這兩款婚嫁禮餅的製作過程,從而帶出婚嫁禮餅的傳統意義與祝福。
日期 | 2023年2月18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2時至3時30分︱4時至5時30分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講者 | 文福安先生 |
名額 | 20人 |
報名詳情 |
|
查詢 | 周先生(電話︰2780 2283,電郵︰jayson@huluhk.org) |
麒麟紮作技藝示範工作坊
麒麟是傳說中的靈獸。一般認為麒麟可化解煞氣,為人們帶來好運,故在農曆新年、婚嫁、賀壽等喜慶場合常見有麒麟舞動。活動將透過資深紮作師傅講解及示範麒麟紮作,讓參加者對麒麟有更深入的認識。
親子場
日期 | 2023年2月19日(星期日) |
時間 | 上午11時至下午1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導師 | 冒卓祺先生 |
名額 | 16人 |
報名詳情 |
|
查詢 | 周先生(電話︰2780 2283,電郵︰jayson@huluhk.org) |
公眾場
日期 | 2023年2月19日(星期日) |
時間 | 下午3時至5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導師 | 冒卓祺先生 |
名額 | 16人 |
報名詳情 |
|
查詢 | 周先生(電話︰2780 2283,電郵︰jayson@huluhk.org) |
客家婚嫁傳統─哭嫁歌講座
昔日新界鄉村婦女在出嫁前夕及過程中有「哭喊」的習俗,唱「哭嫁歌」是婚嫁儀式的一部分。哭嫁歌沒有固定歌詞,內容多講述新娘將與家人、朋友分開,未能侍奉父母以盡孝道等離愁別緒。講座將由香港本土語言保育協會會長張國雄博士講解客家族群哭嫁歌的歌詞內容,讓觀眾了解當中傳達的意思和感情。
日期 | 2023年2月25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3時至4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講者 | 張國雄博士 |
名額 | 20人 |
報名詳情 |
|
查詢 | 周先生(電話︰2780 2283,電郵︰jayson@huluhk.org) |
2023年3月活動
道教婚嫁儀式講座
本港常見的婚嫁儀式多兼備中、西元素,除此亦有新人以宗教儀式舉行婚禮。是次講座將由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講解道教婚姻觀念、婚禮科儀,以及科儀中誦念的經文意思,以增加參加者對道教婚禮的了解。
日期 | 2023年3月4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2時30分至4時 |
地點 | 嗇色園鳳鳴樓(九龍黃大仙竹園村二號) |
講者 | 李耀輝(義覺)道長,MH(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 |
名額 | 200人 |
報名詳情 |
|
查詢 | 周先生(電話︰2780 2283,電郵︰jayson@huluhk.org) |
燈帶編織技藝講座及示範
燈帶(客家話稱為「帶仔」,寓意養大兒子)是客家花帶的一種。傳統客家婦女以不同色線編織彩帶,用以配襯昔日簡樸的衣服、掛於新界宗族在點燈儀式中常見的丁燈上等其他用途。劉海慧女士將會講解各種花帶圖案的含意,並現場示範編織客家花帶。
日期 | 2023年3月11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1時至2時|下午3時至4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講者 | 劉海慧女士 |
名額 | 每節20人 |
報名詳情 |
|
查詢 | 周先生(電話︰2780 2283,電郵︰jayson@huluhk.org) |
本地族群傳統婚嫁儀式講座
香港有著不同族群人士居住,如水上人、客家人、鶴佬等,各有其特色的婚嫁習俗和儀式。是次講座將由香港中華禮儀振興會副主席介紹本港不同族群的婚嫁傳統,讓參加者了解香港婚嫁的多元面貌。
日期 | 2023年3月18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2時至3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講者 | 羅勤芳女士 |
名額 | 20人 |
報名詳情 |
|
查詢 | 周先生(電話︰2780 2283,電郵︰jayson@huluhk.org) |
中式傳統婚嫁儀式講座
傳統中式婚嫁包括過大禮、搬嫁妝、安床、上頭等儀式,當中的細節包含不少寓意。是次講座將由香港中華禮儀振興會副主席講解各項傳統婚嫁禮節,以及婚嫁習俗的演變,以增進參加者對傳統中式婚禮的認識。
日期 | 2023年3月18日(星期六) |
時間 | 下午4時至5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講者 | 羅勤芳女士 |
名額 | 20人 |
報名詳情 |
|
查詢 | 周先生(電話︰2780 2283,電郵︰jayson@huluhk.org) |
迷你花牌紮作工作坊
花牌不但常見於傳統節誕中,亦會用於廟宇或祠堂重修、新店開張、嫁娶或賀壽等喜慶場合。是次工作坊將由資深花牌紮作師傅講解及示範紮作迷你花牌部件,讓參加者體驗這門本地傳統手工藝。
日期 | 2023年3月19日(星期日) |
時間 | 上午11時至下午1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導師 | 蔡榮基先生 |
名額 | 16人 |
報名詳情 |
|
查詢 | 周先生(電話︰2780 2283,電郵︰jayson@huluhk.org) |
燈籠紮作工作坊
花燈常見於農曆新年、中秋節、婚嫁、添丁等喜慶活動。紙紮製成品由竹篾、紗紙、絹布等物料紮作而成。資深紮作師傅將透過燈籠紮作示範及指導,以加深參加者對這門傳統技藝的了解。
日期 | 2023年3月19日(星期日) |
時間 | 下午2時至5時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導師 | 吳大來先生 |
名額 | 16人 |
報名詳情 |
|
查詢 | 周先生(電話︰2780 2283,電郵︰jayson@huluhk.org) |
嘆歌講座
「嘆歌」是香港水上漁民口耳相傳的歌謠,亦是人生儀禮的一部分。在傳統婚嫁儀式中,新娘與家人透過嘆歌表達離情及帶出婚姻關係與責任等訊息。是次講座將由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代表胡詩銘女士介紹嘆歌的歷史和文化,並由嘆歌傳承人黎帶金女士示範演唱。
日期 | 2023年3月26日(星期日) |
時間 | 下午2時至3時30分 |
地點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
講者 | 胡詩銘女士、黎帶金女士 |
名額 | 20人 |
報名詳情 |
|
查詢 | 周先生(電話︰2780 2283,電郵︰jayson@huluhk.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