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獲資助項目
2020年「伙伴合作項目」獲資助計劃
獲資助者 | 計劃名稱 | |
1 | 伍自禎 | 非遺繪本系列 (按此瀏覽計劃花絮) |
2 |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有限公司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研究及專刊 (研究項目:長洲太平清醮) |
3 |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有限公司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研究及專刊 (研究項目:香港潮人盂蘭勝會) |
4 | 香港中文大學 | 居港不同群體非遺全面普查 (涉及的研究群體:共9個) |
5 | 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研究及專刊 (研究項目:南音) |
6 | 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非遺系列:「茶」探村落—村落涼茶傳承故事 |
7 | 香港浸會大學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研究及專刊 (研究項目:食盆) |
8 | 香港都會大學 | 香港非遺系列:「再現嶺南:香港非遺中的地域文化」 |
9 | 香港傷健共融網絡有限公司 | 無障礙賞非遺 (按此瀏覽計劃花絮) |
10 |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 | 非遺大本營 (按此瀏覽計劃花絮) |
11 | 黃天琦博士 | 增補「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項目調查及研究 (研究項目:共13項) |
12 | 葉德平博士 | 增補「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項目調查及研究 (研究項目:共15項) |
13 | 蕭國健 | 非遺創意館 |
14 | 嶺南大學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研究及專刊 (研究項目:宗族春秋二祭、戲棚搭建技藝) |
2020年「社區主導項目」獲資助計劃
獲資助者 | 計劃名稱 | |
1 | 7A班戲劇組 | 體驗劇場《總有一個喺左近:香港非遺「睇」驗之旅》 |
2 | 天使桃園樂藝會 | 說唱教傳地水南音 (按此瀏覽計劃花絮) |
3 | 佛堂門天后太平清醮值理會 | 佛堂門天后太平清醮(計劃已完成) (按此瀏覽計劃報告及花絮) |
4 | 林萬儀 | 延續與轉化—香港的粵劇儀式戲 |
5 | 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脈協會有限公司 | 第七屆道教音樂會之「大樂之道」及第五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市集 (按此瀏覽計劃花絮) |
6 | 南區龍舟競渡委員會 | 香港仔傳統龍舟文化體驗(計劃已完成) (按此瀏覽計劃報告及花絮) |
7 | 香港文化藝術教育拓展中心有限公司 | 「香港粵劇戲台服飾金碧輝煌」研究與傳承 (按此瀏覽計劃花絮) |
8 | 香港西貢坑口區傳統客家麒麟協會 | 坑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日及傳統客家舞麒麟傳承計劃 |
9 |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 中式長衫傳承教育及資料庫(計劃已完成) (按此瀏覽計劃報告及花絮) |
10 | 曹葉正嬌 | 傳承廣彩技藝(計劃已完成) (按此瀏覽計劃報告及花絮) |
11 | 梁美萍 | 流動的傳統:長洲飄色巡遊的工藝與文化傳承(計劃已完成) (按此瀏覽計劃報告及花絮) |
12 | 許嘉雄 | 民間手藝‧紮作傳承 2020-2021 |
13 | 陳錦濤 | 廣東手托木偶製作及傳承(計劃已完成) (按此瀏覽計劃報告及花絮) |
14 | 鄉議局基金有限公司 | 客家文化節 (計劃已完成) (按此瀏覽計劃報告及花絮) |
15 | 黃慧英 | 螳螂拳之保育及發揚 (計劃已完成) |
16 | 嗇色園 | 嗇色園慶回歸25載:百年香港黃大仙信俗巡迴展 (按此瀏覽計劃花絮) |
17 | 蒲苔島值理會 | 蒲苔島太平清醮及天后誕 (計劃已完成) (按此瀏覽計劃報告及花絮) |
18 | 歐陽秉志 | 理想點紮:香港傳統紮作技藝保存及推廣計劃 |
19 | 鴨脷洲街坊同慶公社 | 鴨脷洲洪聖傳統文化節 |
20 | 謝德隆 | 數港式盂蘭還看卅間 |
21 | 魏德龍 | 廣彩錦飾大解構-不斷創新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備註:按獲資助者筆劃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