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非遺」系列節目 — 2023

節慶、民俗、藝術 —— 「揮春」瑣談與示範(網上直播)

「揮春」乃粵地對「春貼」、「春條」之特有稱呼。張貼「揮春」,除了迎接新春,也有趨吉避凶之意;而「揮春」之形式、內容、書體,也與中國語文、書法藝術相關。本次講座將介紹「揮春」的民俗性質與起源;並從語文和書法角度略說「揮春」的特點。講者亦會示範不同形制、內容、書體的「揮春」,讓公眾對「揮春」有一全面而概括之認識。

節慶、民俗、藝術 —— 「揮春」瑣談與示範(網上直播)
節慶、民俗、藝術 —— 「揮春」瑣談與示範(網上直播)

日期

2023年1月8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3時至4時30分

講者

嚴至誠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講師)

節目重溫

http://bit.ly/3CCAjyK

 

手寫「揮春」工作坊

以書法手寫之傳統「揮春」,內容豐富多變,具有藝術價值,在印刷品充斥的現代,仍然深受歡迎。工作坊會簡單介紹傳統「揮春」之起源、形制、內容,並設有即席示範與實習時間,讓參加者能在認識傳統之餘,可以為自己與至親好友書寫貼心而得體的「揮春」,更深刻體驗貼揮春這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項目。

手寫「揮春」工作坊
手寫「揮春」工作坊

 

「揮春迎新歲」活動

貼揮春是香港的農曆新年習俗,同時是香港非遺項目之一。於紅紙上以墨水或金漆寫上新一年的願望,並張貼在家中或店鋪內圖個好意頭。至今香港不少舊區仍有街頭攤檔為市民書寫新年揮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將為遊客即場書寫揮春,贈予新春祝福,以推廣這個寶貴的香港非遺項目。

「揮春迎新歲」活動
「揮春迎新歲」活動

 

「傳統曆法:編撰《通勝》與擇日」講座(現場和網上同步進行)

香港歷史博物館 協辦

傳統曆法是古人通過觀測天象以編定年、月、日的計算方法,人們將之編成《曆書》有助古代農業生產活動。時至今日,在廣東地區慣稱為《通勝》的曆書,其內容亦隨著現代人的需求而變得包羅萬有,成為現今社會行事擇日的重要參考。是次講座將由著名《通勝》編撰者蔡興華女士,與大家淺談出版《通勝》的工作,以及闡述《通勝》的內容及擇日文化,讓公眾能夠活用《通勝》。

傳統曆法:編撰《通勝》與擇日」講座
傳統曆法:編撰《通勝》與擇日」講座

 

 

印章雕刻工作坊

印章雕刻技藝,是一門結合書法、刀工、構圖設計等技法的中國傳統工藝。由於篆書是印章上常用的書體,故印章雕刻技藝又稱「篆刻」。一枚印章兼備實用與藝術價值,除用於個人署名外,亦可體現文人雅士的志趣。工作坊將簡介香港印章行業歷史,並由印章雕刻師傅即場示範。參加者可親手設計與雕刻個人化的石印章,以加深他們對此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認識。

 

 

日期

2023年3月25日(星期六)

時間

第一節:上午11時至下午1時30分

第二節:下午3時至5時30分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活動室(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講者

吳錦泉師傅(印章雕刻師傅)

 

 

清明仔製作工作坊

客家人因應不同時節和場合製作各式茶粿,其中一種名為「清明仔」的傳統客家食品,便是使用在清明節前後採收的雞屎藤葉製作,故又稱「雞屎藤粿」。除了具食療功效,客家人會用「清明仔」在清明時節供奉祖先。工作坊將透過製作此傳統食品,讓參加者了解傳統鄉村文化的生活智慧。

 

 

日期

2023年4月22日(星期六)

時間

第一節:下午2時至3時30分

第二節:下午4時至5時30分

地點

賽馬會老圍中藥園(新界荃灣老圍村二陂圳地段453號)

講者

賽馬會老圍中藥園導師

 

 

親親小花牌工作坊

花牌是常見於傳統節慶、新店開張及就職典禮等場合的大型裝飾,既能增添節慶氛圍,亦代表致送者的敬意。親子工作坊將簡介花牌的歷史、用途和特徵。參加者將透過拼貼花牌部件和設計祝福語句,認識花牌的特色和結構。

 

 

日期

2023年5月28日(星期日)

時間

上午10時30分至中午12時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活動室(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講者

蔡榮基師傅(資深花牌紮作師傅)

 

 

迷你花牌製作工作坊

花牌紮作技藝是香港非遺項目之一,盛行於1950至1980年代。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花牌在用料和製作等方面也有不少變化。工作坊將介紹花牌的歷史、演變、用料和工藝,參加者將透過製作迷你花牌,認識花牌的構件及體驗花牌紮作技藝。

 

 

日期

2023年5月28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1時至3時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活動室(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講者

蔡榮基師傅(資深花牌紮作師傅)

周啟豪師傅(花牌紮作師傅)

 

 

花牌紮作技藝工作坊

花牌紮作工序繁多,一般以竹和鐵線紮成支架,並將龍形和鳳形的紋飾、紅布、銻花、文字裝飾等部件逐一組裝而成。花牌的設計亦會因應客人的要求而作調整。工作坊將介紹花牌的歷史、工藝及用料等。參加者將合力紮製花牌,體驗此項香港非遺技藝。

 

 

日期

2023年5月28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3時30分至5時30分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活動室(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講者

蔡榮基師傅(資深花牌紮作師傅)

周啟豪師傅(花牌紮作師傅)

 

 

印章雕刻工作坊 ⸻ 肖形印

一枚印章可以純文字、純圖像或圖文並茂入印,兼具實用與美學價值。單以圖案入印的稱為「肖形印」。工作坊將由資深印章雕刻師傅講解及示範肖形印的圖像轉化與雕刻技法,並指導參加者雕刻一枚石印章,以提升他們對印章雕刻技藝的興趣及審美觀。

 

 

日期

2023年6月10日(星期六)

時間

第一節:上午11時至下午1時30分
第二節:下午3時至5時30分

地點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活動室(位於三棟屋博物館

講者

吳錦泉師傅(印章雕刻師傅)

 

 

小龍頭紮作工作坊

「中秋節—薄扶林舞火龍」這個傳統節慶活動已有過百年歷史,並於2017年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每逢農曆八月十四、十五,區內有火龍巡遊,以祈求合境平安。活動不但能凝聚村民、連繫社區,近年更吸引區外民眾參與。工作坊將透過紮作小型龍頭,讓參加者了解薄扶林舞火龍這個傳統習俗的歷史、儀式及傳統紮作工藝。

 

 

日期

2023年8月27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2時至5時

地點

薄扶林村街坊福利會(香港南區薄扶林薄扶林村15號A)

講者

蕭昆崙先生(薄扶林村火龍會總監)

 

 

薄扶林火龍紮作體驗工作坊

每年中秋節前,薄扶林村村民均合力紮作大小火龍,於農曆八月十四及十五日在區內巡遊,並進行祭祀儀式。參加者將會在火龍支架捆紮禾草起來,合力紮作火龍,親身體驗火龍紮作技藝,藉此加深對薄扶林舞火龍這個本地非遺項目的了解。

 

 

日期

2023年9月10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2時至5時

地點

薄扶林村街坊福利會(香港南區薄扶林薄扶林村15號A)

講者

蕭昆崙先生(薄扶林村火龍會總監)

 

 

粵劇頭飾製作工作坊

華麗奪目的粵劇服飾及穿戴令演員的角色塑造更上一層樓,其中的粵劇頭飾精緻多變、閃爍耀目,展現本地傳統手工藝靈活變通的特質。是次工作坊將簡介粵劇頭飾的種類和應用場合,參加者更可親手製作頭飾,感受傳統工藝的奧妙。參加者更可順道參觀香港中央圖書館現正舉行的「廣府大戲—香港粵劇發展」展覽 ,從不同角度瞭解粵劇和這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日期

2023年11月11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3時至5時

地點

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二號活動室(香港銅鑼灣高士威道66號)

導師

周燕雲師傅(資深粵劇頭飾製作人)

 

 

行山學中藥

走出石屎森林,香港的郊野山嶺布滿不少具中醫藥療效的植物,可謂天然的草藥園。傳統中醫藥知識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承載著不少民間智慧和生活文化。是項遠足活動中,賽馬會老圍中藥園資深導師帶領參加者,分別在荃灣川龍和太平山頂探尋及辨識山間時令的中草藥植物,並了解它們的藥用療效。

 

 

路線

(一)荃灣川龍

(二)太平山頂

川龍村 → 老圍圓玄學院

(約3.2公里)

盧吉道 → 夏力道 → 盧吉道

(約3.7公里)

日期

2023年12月9日(星期六)

2023年12月16日(星期六)

活動時間

上午9時30分至下午1時30分(約四小時)

領隊

賽馬會老圍中藥園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