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非遺」系列節目 — 2022年

「三棟屋話客家」網上導賞 

荃灣三棟屋村是一座擁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客家圍村,現已活化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不但保存了原有的建築風格,同時重現了昔日傳統鄉村生活面貌。一連兩集的網上導賞短片,由語言學家劉鎮發教授帶領觀眾穿梭三棟屋不同角落,在客家話與廣東話雙語之間自由切換,從多角度介紹三棟屋的歷史、建築特色和客家生活文化,如客家特色食品和節慶習俗,並加深觀眾對客家話這項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

 

 

日期

第一集 「三棟屋建築有『乜介』特色?」:2022年6月25日(星期六)

第二集 「客家食物、儀式有『乜介』?」:2022年7月2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3時首播

講者

劉鎮發教授(香港本土語言保育協會副會長)

語言

粵語及客家話

影片連結

第一集:https://bit.ly/3NBlwH3

第二集:https://bit.ly/3aamMTV

 

 

「涼茶在民間:香港涼茶的傳承與發展」講座(現場和網上同步進行)

香港歷史博物館 協辦

 

香港的飲食文化受本地化和全球化影響,而在日常生活層面上不單繼承嶺南地區的傳統文化,同時亦深受西方現代社會工業化、消費主義和流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響。是次講座將從草藥涼茶的承傳,與大家分享關於新界傳統村落和社區涼茶製作的調查發現,並從香港戰後發展探討香港人對涼茶的理解,以及分析涼茶作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項目,以至成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意義。

 

 

 

 

「民間非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與保育經驗」講座

香港歷史博物館 協辦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教科文組織)於2006年推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而香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的工作亦同步開展。時至今日,香港編製了非遺清單、非遺代表作名錄,更有十二個國家級非遺代表作項目,當中的粵劇更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香港的非遺體系正逐漸成型。是次講座從研究、保育與地方社會的角度,討論非遺的概念及體系在香港形成與確立的過程。

 

 

 

 

艾草蚊香工作坊

艾草是常用的中草藥,除可製成艾條作艾炙治療之用,亦可透過燃燒用於驅除蚊蟲和寒邪。是次工作坊參加者不但可了解與艾草相關的中醫藥知識,以及艾草於日常生活的應用,亦可親手利用不同的配料,製作不同氣味的艾草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