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非遗」系列节目 — 2020年
「口传心授系列II: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展览配套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主办
竹到棚来 ─ 戏棚搭建技艺讲座
戏棚是筹办神诞、太平清醮或盂兰胜会时,用作上演「神功戏」的场所。搭棚师傅会根据不同的场地需求、观众人数,使用竹、杉、锌铁片等材料,灵活地搭建出不同规模的戏棚,体现了传统中国建筑的智慧。是次讲座中,严师傅将讲解戏棚的类型、搭建步骤和技巧等,让参加者了解戏棚的搭建技巧及其文化价值。
| |
日期 | 2020年1月11日(星期六) |
时间 | 下午2时至3时 |
地点 | 三栋屋博物馆演讲厅(荃湾古屋里2号) |
讲者 | 严顺利师傅(资深戏棚搭建师傅) |
技艺传芳 ─ 香港中式长衫制作技艺分享及示范
香港中式长衫是本地华人社会在隆重及喜庆场合中的热门服装,而在新界地区举行的传统宗族祭祀仪式和婚娶庆典中,男装长衫更被用作突显族内辈份身分的差别。香港中式长衫制作讲求经验和技术,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是次活动中,封师傅将分享多年制作长衫的经验和心得,参加者可藉此深入了解长衫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 |
日期 | 2020年1月19日(星期日) |
时间 | 上午11时至中午12时 |
地点 | 三栋屋博物馆展览厅(荃湾古屋里2号) |
讲者 | 封有才师傅(资深长衫师傅) |
偶遇 ─ 木偶戏欣赏会
木偶戏自民国初年于香港渐渐流行,常见于节庆、庙会、庙宇开光或神功戏等场合。木偶戏表演讲求经验及应变能力,亦讲求团队默契,好使木偶活灵活现。是次节目将由黄师傅介绍木偶戏,并会即场示范提线木偶,让参加者认识这项表演艺术的独特之处。
| |
日期 | 2020年7月12日 (星期日) |
时间 | 下午3时至4时 |
地点 | 三栋屋博物馆演讲厅(荃湾古屋里2号) |
讲者 | 黄晖师傅(资深木偶戏师傅) |
全真道堂科仪音乐讲座及示范
香港的道教信仰和仪式可分为「正一」及「全真」两个传统,而全真科仪音乐有「朗诵式」、「吟诵式」、「吟唱式」、「咏唱式」四种经韵形态。是次讲座梁德华道长将讲解全真道堂科仪音乐的源流和特色等,参加者更能透过经师现场示范,增加对道教仪式和全真道堂科仪音乐的了解。
| |
日期 | 2020年11月7日(星期六) |
时间 | 下午2时30分至4时30分 |
地点 | 香港历史博物馆地下演讲厅(尖沙咀漆咸道南100号) |
讲者 | 梁德华道长(蓬瀛仙馆理事长) |
「回归听觉,体味唱情:如何欣赏广东南音」讲座
香港公共图书馆 合办
南音是清中叶以来流行于粤语地区的一种说唱形式,其唱词句式结构相对固定,而稍作变通,也可用在其他广东曲艺形式。欣赏南音,应着「耳」于声腔的运用和伴奏的配搭,才能品尝个中真味。是次演讲尝试引导听众欣赏各类唱者的演绎,摆脱视觉约束,回归听觉,辨识古今,慢活叹情。
| |
日期 | 2020年11月14日(星期六) |
时间 | 上午10时30分至下午12时30分 |
地点 | 荃湾公共图书馆 (荃湾西楼角路38号) |
导师 | 程美宝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 |
「从旧照片看非遗」讲座(网上直播)
香港公共图书馆 合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香港虽为弹丸之地,但蕴含有许多不同的非遗项目,如方言、表演艺术、传统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食品制作及手工艺等,皆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各具特色。是次讲座将透过香港旧照片看非遗项目,提高参加者对非遗项目和香港历史的认知及了解。
| |
照片由郑宝鸿先生提供
日期 | 2020年12月12日(星期六) |
时间 | 上午10时30分至下午12时30分 |
讲者 | 郑宝鸿先生(香港历史博物馆专家顾问) |
节目重温 |
传统中医药文化与凉茶草药讲座(网上直播)
凉茶是流行于岭南地区的一种功能性饮品,取材自不同效用的中草药,当中包含中医药「治未病」理念。是次讲座将会从中医药养生文化角度,讲解凉茶与中草药的种类和功效。
| |
日期 | 2020年12月13日(星期日) |
时间 | 下午2时至3时30分 |
讲者 | 赛马会老围中药园导师 |
节目重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