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移居与香港非遗
日期 | 2020年7月4日(星期六) |
时间 | 下午2时至4时 |
讲者 | 萧国健教授 (珠海学院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
地点 | 香港历史博物馆地下演讲厅 (香港九龙尖沙咀漆咸道100号) |
语言 | 粤语 |
香港客籍人士神明信俗─以谭公丶三山国王为例
日期 | 2020年7月11日(星期六) |
时间 | 下午2时至4时 |
讲者 | 危丁明博士 (珠海学院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地点 | 香港历史博物馆地下演讲厅 (香港九龙尖沙咀漆咸道100号) |
语言 | 粤语 |
香港渔民水面醮的现状和传承
日期 | 2020年10月17日(星期六) |
时间 | 下午2时至4时 |
讲者 | 陈德好博士 (香港地方志中心高级编辑) |
地点 | 香港历史博物馆地下演讲厅 (香港九龙尖沙咀漆咸道100号) |
语言 | 粤语 |
叹之以情:香港岸上渔歌传承与创新
水上人四海为家,多以捕鱼为业,他们的唱歌传统可以从族群丶方言和形式等方式来命名,常见有「蛋歌」丶「咸水歌」丶「叹歌」和「渔歌」等。近年香港渔业式微,渔民转型岸上谋生,很多生活习惯随之改变,他们的唱歌传统亦逐渐湮灭於城市生活中。
随着非遗概念的引入,不少学者和民间研究者明白保育渔歌的迫切性,遂纷纷开展项目进行研究和推广工作。是次讲座,介绍香港渔歌文化传承的概况,并从近年几个保育香港渔歌计划,探索香港渔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日期 | 2020年10月24日(星期六) |
时间 | 下午2时至4时 |
讲者 | 黄竞聪博士 (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副执行总监) 示范:黎带金女士丶伍绮琪女士 |
地点 | 香港历史博物馆地下演讲厅 (香港九龙尖沙咀漆咸道100号) |
语言 | 粤语 |
香港潮籍神诞民俗─以天公诞及天后诞为例
潮籍人士自开埠至战前已有移入,然而其大规模移居香港则在1950至1960年代,节诞与庙宇成为潮人维系同乡情谊和聚会的场合。讲座以乐富慈德社天后庙丶深井天地父母庙及九龙城潮籍人士等团体为例,通过正月初九日天公诞与三月廿三日天后诞,不仅凝聚乡梓人士,还有维系社区街坊丶敬老济贫等功能,传播潮州文化,是世代承传之良俗。
日期 | 2020年10月31日(星期六) |
时间 | 下午2时至4时 |
讲者 | 游子安教授 (珠海学院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
地点 | 香港历史博物馆地下演讲厅 (香港九龙尖沙咀漆咸道100号) |
语言 | 粤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