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流》


羅發禮 (中國香港)


羅發禮,於香港出生,七歲時已發掘自己在建築及設計方面的專長。童年時,他著迷於大廈的建築及結構,以及科技的發展。他最愛的玩意是模型機械人及電腦裝嵌。九歲前往英國接受教育。1992年,他於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畢業後,在 Peter Cook 的引領下,於1994年在日本東京的一間著名建築公司 Itsuko Hasegawa Atelier 開始了他第一份工作。他於1997年返港,並在全球最大的設計公司 Gensler International 擔任董事一職。

2000年,是羅發禮在事業上的一個重要轉捩點。他被委任負責設計揉合建築及科技為一體的全球首個 “Bricks & Clicks” 零售綜合項目-「迪生數碼世界」。這個項目訂定了他日後在 Cybertecture 的研究及發展,亦成為了他的象徵- Cybertecture 代表融合科技及建築的未來設計新概念。

羅發禮憑著豐富的 Cybertecture 經驗,成為融合科技及建築設計的代表人物。他更在2001年1月1日成立了「科建國際」,為 Cybertecture 的設計概念建立重要的里程碑。

2004年,羅發禮成為首位奪得 Asian Innovation Awards 的中國人,由新加坡政府頒發獎項。同年,斯里蘭卡首相亦邀請了他參與研討會,發表對斯里蘭卡在 Cybertecture 的未來發展及重建項目的意見。

2006年,羅發禮應邀杜拜一間大型發展商 Omniyat Properties,為其設計一幢全以 Cybertecture 為概念及全球最先進的住宅大樓 The Pad Tower;而大樓更在 CNBC Arabian Property Awards 2007 中獲得4 個獎項及於 CNBC International Property Awards 2007 勇奪「最佳國際住宅」大獎。

羅發禮曾於英國、香港、日本、韓國及中國,為 Cyber tecture 進行演說,亦為這些地區的大學擔任客席講師。他於國際比賽中奪得 Roy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 Award for Design 獎項,隨後成為英國皇家建築學會成員。他亦是各大廣泛研究未來科技、設計及 Cybertecture 的智囊團成員之一,更是 Korean Advance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的助教。

《渦流》 的設計說明

渦流概念

這個互動的藝術設施《渦流》的概念是一條在空中的旋渦線,將會在表面上塑造城市藝坊的東面。被構想為一支有圓滑精鍊結構的竿,它的映像會在不同時候轉變,與周圍的環境混合起來,與商場的建築結構作出互動及為商場增加注意力吸引力。

形狀

《渦流》本是一個弧形的設計,由原本的形狀按形態的比例演變成現在的作品,創造了一種基本自然的感覺,跟原本的形狀同出一轍。

動作

當人們在《渦流》中走過,便會感受到擴張、壓縮和活動,創造了城市的正門。

規模

《渦流》是一個顯著突出的圍繞結構。要設計一個比商場高的刻度,才可以創造出作品存在的重要性,亦能吸引公眾的注意力及令他們走進城市藝坊。它面對大街並且為行人和車輛創造了一個好奇的建築物。

照明設備

《渦流》的末端部分安裝了聚光燈,在夜裡會照亮及美化景觀,亦會吸引途人注意及探索城市藝坊的景色。

資料由新鴻基地產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