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

本署负责管理七所大型博物馆,即香港艺术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科学馆、香港太空馆、孙中山纪念馆及香港海防博物馆。这些博物馆负责收藏、修复、研究、展出和诠释香港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署亦负责管理香港电影资料馆、香港视觉艺术中心及「油街实现」艺术空间、香港文物探知馆、屏山邓族文物馆暨文物径访客中心,以及七所规模较小的博物馆,即茶具文物馆、李郑屋汉墓博物馆、罗屋民俗馆、上窰民俗文物馆、三栋屋博物馆、香港铁路博物馆和葛量洪号灭火轮展览馆。

在二零一七至一八年度,本署辖下的博物馆录得逾670万参观人次,较上一年度的450万人次大幅增加,相信归因于二零一六年八月起五个收费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免费开放。二零一七至一八年度是这项措施首个全年实施的年度,参观人次上升,足证实行这项措施成效卓著。

 

年内,本署公布公共博物馆五年业务计划(二零一七至二零二二年)。该业务计划载列博物馆的理想、使命和信念,以及为追求卓越而制订的发展计划。个别博物馆和办事处亦拟定了二零一七至一八年度计划。

博物馆谘询委员会

 

二零一六年十月成立的博物馆谘询委员会(博谘会),设有三个常设的专责委员会(艺术、历史及科学)。博谘会的成员包括专业人士、学者、博物馆专家、收藏家、艺术推动者、企业家、市场推广和公关专业人士,以及社区领袖,负责就建立形象及品牌、业务发展策略及提高公共博物馆运作效率等事宜,向本署提供意见。

非物质文化遗产谘询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谘询委员会负责督导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并就有关事宜向政府提供意见。委员会成员包括本地学者、专家和社会贤达。第五届委员会的任期于二零一七年一月一日开始。委员人数较以往有所增加,以便加入更多不同范畴的专家。委员会的职权范围包括就保护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宜(包括研究、宣传、弘扬、传承及振兴)提供意见。

香港博物馆节 2017

 

踏入第三届的香港博物馆节在二零一七年夏季举行,以「涟」为主题,寓意博物馆透过互相合作,把知识传播开去,达致协同效应,有如涟漪的波纹向外扩展。今届博物馆节提供的节目超过90项,并邀得17个不属本署管辖的本地博物馆和粤港澳文化机构以博物馆伙伴或支持机构形式共同参与。

 

今届的亮点节目是「涟游博物馆」。参加者可在博物馆节举行期间免费乘坐穿梭巴士,到不同的博物馆参观。此外还有在王屋举行的小型音乐会、包含电影放映和由馆长及嘉宾主讲映后谈的电影「涟」乘系列,以及「跟馆长去旅行」讲座系列。

文博义工计划

 

二零一七年六月成立的义工队共有880名文博义工,率先为香港博物馆节2017服务,随后亦展开多元化的义工服务,支援本署博物馆及办事处的访客服务、外展活动、教育活动、文物修复等。二零一七年,约500名义工参与约60项不同的义工活动,服务合共16 000小时。文博义工计划获社会福利署「义工运动」颁发义务工作嘉许状(团体)金状及一万小时义工服务奖。二零一八年,计划更为义工提供不同类型的培训,例如外语、沟通技巧、摄影和魔术等。

博物馆见习员培训计划

 

「博物馆见习员培训计划」旨在培育本地新一代博物馆专才。见习员会派驻香港艺术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电影资料馆、艺术推广办事处和文物修复办事处,接受为期两年有关博物馆管理或文物修复工作的在职培训。二零一七至一八年度共有九个见习员名额。

与故宫博物院合作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本署与故宫博物院签订文化交流与合作意向书,进一步建立紧密的交流合作关系。未来五年,双方会按照计划继续每年在港举办故宫专题文物展览。此外并会推出「穿越紫禁城」教育活动系列,透过多元化的活动,从多个角度介绍紫禁城的古代宫殿建筑、藏品、历史文物和掌故。

香港艺术馆

 

年内,位于尖沙咀的香港艺术馆仍在进行修缮工程,毗连的梳士巴利花园则自二零一七年十二月起举行「城长.成长」展览。二零一七年十月,艺术馆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举行「竹都好有趣——艺术馆在这里」展览,向外地观众介绍其馆藏。此外,艺术馆与中国美术馆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文物馆合办在北京举行的「自我有乾坤——吕寿琨与早期水墨运动」展览。展出水墨先驱吕寿琨的水墨画共51幅,均为香港艺术馆及中大文物馆的珍藏。
为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艺术馆与故宫博物院合办「八代帝居——故宫养心殿文物展」,于二零一七年六月至十月期间在香港文化博物馆展出养心殿超过200组极具代表性的展品。养心殿不仅是清代皇帝的寝宫,也是满清的政治核心。展览以多媒体器材展陈场景原状,将养心殿在清朝政治、历史及文化的重要意义一一重现。二零一七年三月至十二月期间,艺术馆举办「城市艺裳计划:艺满阶梯」,选取藏品上的花卉图样作设计,装饰不同地区共20条阶梯。图样设计四时不同,以保持新鲜感。为配合这项计划,艺术馆与创不同协作和香港展能艺术会合办教育活动及艺术家工作坊,并为伤健人士举办导赏团。二零一七年夏季,艺术馆联同香港艺术馆之友,邀请协青社嘻哈学校为艺术伙伴,为中小学生筹办「夏日艺术活动2017——涂出Teen梯」。这个密集式工作坊为期两周,并加插博物馆参观活动,参加者可透过活动,探索街头绘画及插画艺术这两种另类的艺术表达方式。学员制作的街头绘画及动画亦在「城市艺裳计划:艺满阶梯」的阶梯展现。
年内赛马会「艺术馆出动!」教育外展计划(第三期)的专车继续驶进学校及社区。这间流动艺术馆设有互动游戏,提供不同类型的艺术家工作坊,利用馆藏推广艺术欣赏。此计划的先导计划赢得二零一七年公务员优质服务奖励计划的队伍奖(一般公共服务)银奖。流动艺术馆自二零一五年开展以来,已探访逾200间学校,服务逾11万名学生及市民。另外,「与艺术家同接触:校本艺术赏创先导计划」的外展计划已踏入另一阶段,继续介绍本地艺术家的成就。这项外展计划现正制作教材套供学校借用,内容包含艺术家示范录像,亦有持续更新现有的艺术家教材套。
年内,艺术馆继续与香港艺术历史研究会合作,展开「一九六零年代前香港西方媒介创作概论(第二期)」研究项目。艺术馆亦已加强香港艺术研究平台的功能,加入其他博物馆、学术机构及研究机构相关研究资源的网站连结。个别艺术家捐出的珍贵文献经过数码化处理,现已上载平台。

 

艺术馆可望于二零一九年年底重新开放。

茶具文物馆

 

茶具文物馆是香港艺术馆的分馆,藏品包括已故罗桂祥博士所捐赠的茶具和相关文物,以及由罗桂祥基金捐赠珍贵的中国陶瓷和印章。茶具文物馆自一九八六年起举办「陶瓷茶具创作比赛」,而第十一届比赛于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开始征集参赛作品。评审工作于二零一八年六月举行,同年十二月举行相关展览。

 

由二零一七年十二月起,茶具文物馆在香港国际机场36号登机闸口举行「抟土造壶:香港陶瓷茶具创作1986-2016」展览,检视陶瓷茶具创作比赛的历史,展示香港陶艺家的创意,回顾香港陶瓷艺术30年来的成就。年内茶具文物馆还举办多项活动,向公众介绍茶具及茶艺,入场人次约207 000。

香港历史博物馆

 

香港历史博物馆期望通过探讨人类历史及香港独特的故事,扩阔参观者的视野。除了常设展览「香港故事」外,历史博物馆还定期主办各类专题展览,亦与本港、内地和海外的文博机构合办专题展览。

 

为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历史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办「万寿载德——清宫帝后诞辰庆典」专题展览。展览在二零一七年七月至十月期间举行,透过展出故宫博物院210组珍贵文物,介绍清宫万寿盛典的各种礼仪,也显示祝寿在中国文化中的重大意义,反映尊老敬老的传统。
另一项为庆祝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而举办的专题展览是「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展览在二零一七年十一月至二零一八年三月举行,由本署与国家文物局合办,并获陕西省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洛阳市文物局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携手筹划,展出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逾210组文物,包括玉器、丝织品、三彩胡人俑、金银器、青铜器和大型壁画等,展现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历史文化价值。展览亦加入多媒体及互动元素。
年内,历史博物馆亦举办了716项教育和推广活动,包括讲座系列、工作坊、座谈会、实地考察、电影放映、比赛、戏剧教育,以及亲子和外展活动等。

 

二零一七年八月,历史博物馆与香港资优教育学苑再度合办「未来馆长培训班」。27名中学生接受培训后,对博物馆馆长各方面的工作有更深入的认识。此外,博物馆与香港科技大学、中大、香港浸会大学(浸大)、香港大学(港大)及珠海学院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等多所本地大学及专上院校紧密合作,年内合办了四场公众研讨会和48场讲座。

 

历史博物馆继续与香港展能艺术会合办「伤健共融计划」,为有特殊需要社群(例如听障、视障人士)提供手语传译导赏服务及模型制作工作坊。同时,「博物馆共融计划」亦为参观展览的听障、视障及智障人士,特设手语传译导赏服务、口述影像导赏服务、模型制作及触摸工作坊。年内上述两个计划共举行了八个工作坊,共有296人参加。
历史博物馆于年内亦继续为长者、新来港定居人士、青少年和少数族裔推行「社区关怀计划」,在社区中心举办故事剧场和模型制作工作坊等推广活动。协作单位包括地区团体和非牟利机构。年内共有425名参加者受惠于这项计划,增进了对香港历史文化的认识,也更加了解自己与本地历史文化的关系。
历史博物馆全年的参观者约有149万人次。除了香港海防博物馆和孙中山纪念馆外,历史博物馆还负责管理三所规模较小的分馆,分别是鰂鱼涌公园内的葛量洪号灭火轮展览馆、深水埗的李郑屋汉墓博物馆,以及柴湾的罗屋民俗馆。年内,这三所分馆的参观者分别约有74 430、39 620和17 360人次。

香港海防博物馆

 

香港海防博物馆是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分馆,原址前身为拥有百年历史的筲箕湾旧鲤鱼门炮台。除了常设展览「海防风云六百年」外,年内博物馆还举办了「出生入死——战地记者」专题展览,探讨战地记者在战乱和冲突中担当的角色,叙述本地记者报道各地战争的故事,让参观者感受战争的残暴,认识战争对家庭、社会和国家造成的伤害。
海防博物馆亦举办多姿多彩的公众和特备节目来配合常设和专题展览,包括工作坊、公众讲座及影片欣赏活动。二零一七年七月九日举行的「同乐日」提供拍照、扭气球、制作襟章和音乐会等饶富趣味的活动,并且安排在堡垒大堂和古迹径上演互动剧场。

 

海防博物馆全年的参观者约有153 820人次。

孙中山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位于甘棠第之内,馆内设有两个常设展览,介绍孙先生生平事迹以及他与香港的密切关系。年内,纪念馆还举办「字里行间——档案中的孙中山」专题展览。

 

除了讲座、工作坊、影片欣赏和考察等一般公众活动外,纪念馆还在十一月十一日孙中山先生诞辰当日举办「同乐日」,活动包括速写、角色扮演及孙中山史迹径导赏。年内,纪念馆还推出导赏训练计划。

 

纪念馆全年的参观者约有92 070人次。

香港文化博物馆

 

为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香港文化博物馆与法国五月和罗浮宫博物馆合办「罗浮宫的创想——从皇宫到博物馆的八百年」展览,在二零一七年四月至七月期间展出罗浮宫约135组藏品,呈现罗浮宫的建筑、功能和展览布局在800年间的变化。
文化博物馆与港大饶宗颐学术馆合办「敦煌韵致——饶宗颐教授之敦煌学术艺术展」。展览于二零一七年五月至九月举行,展出饶教授有关敦煌文化艺术的著作和书画,让参观者了解饶教授对敦煌学的重大贡献,以及敦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至二零一八年三月,文化博物馆与彼思动画制作室合办彼思动画展览。展品主要来自《怪兽大学》、《勇敢传说之幻险森林》、《玩转脑朋友》和《恐龙大时代》等过往五年创作的动画。展览透过精彩的动画作品,阐释彼思讲述故事和制作动画的技巧,并说明彼思动画如何表达「友情」和「亲情」这些具有普世价值的主题,让世界各地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观众心生共鸣。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至二零一八年四月,文化博物馆与香港设计师协会合办第六届「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今届展览征集得2 052幅作品,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约200幅入围作品安排在文化博物馆展出。国际海报三年展不但表扬优秀作品,也促进了设计业的发展。
文化博物馆的赵少昂艺术馆于二零一八年二月起举办「瓷缘.画意」展览,突显赵少昂与杨善深两位岭南画派大师的深厚情谊。这次展出两位大师的合作画和绘瓷作品来自文化博物馆馆藏及私人珍藏。
年内文化博物馆继续与教育局、中大、浸大和香港艺术发展局合作,举办为期五个月的「艺术同行2017」计划,为中学生及大专生提供一系列培训课程,以增进艺术知识,提升推广艺术的技巧。此外,文化博物馆与教育局合办与全方位学习和「其他学习经历」有关的活动,让师生在课堂以外吸取学习经验,加深对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了解。
文化博物馆全年的参观者超过114万人次。博物馆辖下还有香港铁路博物馆和上窰民俗文物馆两所分馆,参观者分别约有295 480和39 040人次。

香港科学馆

 

香港科学馆藉有趣的展品提供愉快的科学学习体验,唤起参观者对科学的好奇,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零一七年四月,科学馆全新的常设展厅「儿童天地」启用。展品的设计和制作均经过深入研究,并已详细征询教育家和科学家的意见。展品包含大量互动元素,鼓励儿童发挥想像力、发挥社交技巧,让儿童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
为配合全新的「儿童天地」启用,科学馆在二零一七年四月至十二月举办短期展览「Miffy之拯救海洋」,让儿童透过互动展品及录像节目认识海洋生物,更加留意海洋面对的威胁。
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永生传说——透视古埃及文明」展览融合历史、文化与科学的精髓,展出六具已有1 800年到3 000年历史的埃及木乃伊,以及约200组古埃及的珍贵文物。参观者可借助先进的电脑扫描技术,从崭新角度认识古埃及文化。另外科学馆亦特地设计及制作多媒体节目和互动展品,进一步丰富参观者的体验。市民反应空前热烈。二零一七年六月至十月展览举行期间,录得破纪录逾85万参观人次。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至二零一八年四月举行的「科技前瞻——创新材料石墨烯」展览,向观众介绍石墨烯这种重量极轻、导电性极高而且韧度极强的尖端材料。场内展出逾百件有趣的物品和互动展品,展示石墨烯推动二十一世纪科技变革的潜力。
二零一八年三月至九月举行的「SOPHIE——IVE的太阳能车驱动未来」展览,展出由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师生在港研制的SOPHIE IV太阳能车。展览透过影片、互动展品及实物部件,全面阐述太阳能车和车身设计如何应用不同的科技。
科学馆继续举办一年一度的青苗科学家研习活动,今年安排20名中学生及三名教师前往美国,参观美国太空总署辖下喷气推进实验室及其他科研机构,行程还包括观测日全食的活动。此外,科学馆举办「2017邵逸夫奖得奖者」公众论坛,得奖者应邀介绍本身的科研工作,并与参加者分享个中的苦与乐。科学馆与91个科学团体和政府单位合办「2018香港科学节」,提供逾160项活动,其中「裘槎科学周」邀得新西兰、澳洲和英国的顶尖科学团队来港,为师生和公众带来一系列表演、工作坊和互动讲座。

 

年内,参观科学馆的展览以及参加相关教育及推广活动的人数约202万人次。

香港太空馆

 

香港太空馆通过举办展览、天象厅节目和推广活动,向市民推广天文知识。馆内的何鸿燊天象厅定期播放全天域电影、立体球幕电影和天象节目。定期举行的短期展览则向观众介绍天文学和太空科学的最新发展。

 

为使市民更留意二零一八年的重大天文事件,太空馆大堂举行了专题展览,介绍月全食、火星大冲及流星雨等陆续在二零一八年出现的主要天文现象。

 

二零一七年,太空馆与香港中华总商会、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合办「少年太空人体验营」,从141名获得提名的中学生中选出30人,安排在七月至八月参观北京的航天员训练中心和酒泉的航天设施。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十一日,一年一度的「盲人观星伤健营」在上水马草垄营地举行,吸引逾2 000人参加。伤健营节目包括摊位游戏和天文观测活动,让参加者充分体验观星的乐趣,亦安排特别活动,让视障、听障、肢体伤残、弱势社群和少数族裔的人士参与。

 

二零一八年一月三十一日,太空馆与八个合作伙伴在中西区海滨长廊(中环段)、九龙公园广场及沙田公园结客场举办公众观测活动,让市民欣赏月全食。活动共吸引约1 600人参加。

 

年内太空馆的「星夜行」流动应用程式继续广受欢迎。程式自二零一四年推出以来录得约179 000次下载。这个流动应用程式以所有对观星有兴趣的人士为目标用户,程式包含中西星图、星座故事双语录音资料、天文资讯和相关活动资料。

 

年内,太空馆呈献两个天象节目、两部立体球幕电影、两部全天域电影和四个学校节目;何鸿燊天象厅的节目吸引了约432 400名观众入场。另外,太空馆举行了超过425场推广活动,共约27 000人次参加。

艺术推广办事处

 

在二零一七至一八年度,艺术推广办事处与不同伙伴合作,举办一系列社区及公共艺术推广计划,让香港的文化生活更添姿彩,并鼓励公众欣赏艺术。

 

为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艺术推广办事处于二零一七年七月推出为期三年的公共艺术项目「城市艺裳计划:乐坐其中」,在本署管理的公共空间创作20组户外艺术座椅,为城市景观注入活力。这些美感与实用兼备的公共艺术作品,由四组客席策展人协助20组本地艺术家、设计师及建筑师设计,配合18区的环境和特色度身创作,现已设置在本署辖下20个场地,包括公园、海滨长廊、休憩用地及游乐场等。艺术推广办事处亦举办了一系列地区配套活动,鼓励区内居民欣赏和使用这些座椅。
「公共艺术计划2015」委约了四组本地艺术家及艺术团队创作公共艺术品,其中三组作品已分别设置在调景岭公共图书馆、屏山天水围公共图书馆及蓝田综合大楼,向市民展示。

艺术推广办事处亦举办「骏业街游乐场公共艺术计划」,并已委约创作七组公共艺术作品,分别以不同工业为主题,于二零一八年设置在翻新后的骏业街游乐场。

 

「邂逅!老房子」艺术计划在二零一七年一月至七月期间举行,反思如何使用老房子的空间。计划选定孙中山纪念馆、王屋村古屋、罗屋民俗馆及三栋屋博物馆这四幢具历史价值的老房子,委约四位本地艺术家石家豪、林东鹏、黄丽贞和林岚及他们的团队分别为房子创作在地性的艺术品。

 

工业贸易大楼为第一座专设艺术品展览空间的政府大楼。二零一七年二月至八月在大楼举行「#艺术旅人展览系列一:异国符号」展览,展出两位女艺术家郑淑宜和马琼珠的作品,探索大众对异国风景的观感。
二零一七年九月,「#艺术旅人展览系列二:回忆探索」紧接以上展览在同一地点举行,展出两位艺术家刘学成和陈的以探索文化和回忆为主题的作品。

 

本署从法国里昂的灯光节获得灵感,与筹办机构法国文化推广办公室合办香港首个光影节「光.影.香港夜」,于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一连三晚在港九共16个地点为观众送上灯光艺术装置、短片投影、艺术展览及表演等光影交辉的节目。
「邂逅!山 川 人」公共艺术计划于二零一八年三月推出,唤起市民对昔日一间位于荃湾川龙村村校的回忆。13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与村民合作,从川龙村古今的影像吸取灵感,以客家族群的特色和村民对学校的回忆为素材,与村民一同在村校和村内其他地方创作在地性的作品。艺术家梁志和、黄国才、陈思光、黎慧仪及李香兰等参与这项计划,带领观众深入了解本地乡村的文化历史。
新媒体艺术采用扩增实境技术日趋普遍。有见及此,艺术推广办事处与恒生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于二零一八年三月推出扩增实境公共艺术计划,邀请八位本地及海外艺术家为恒生管理学院校园附近和其他地点创作虚拟空间,探索如何在公共空间应用扩增实境技术。公众可利用流动装置,透过指定应用程式欣赏艺术家的创作。

油街艺术空间(油街实现)

 

「油街实现」是本地年轻艺术家交流的开放平台,以致力在社区层面推广艺术、鼓励共同参与及创作艺术为宗旨。

 

在二零一七至一八年度,「油街实现」举办年度项目「还原 基本」展览系列,在二零一八年三月至六月期间展出。三个展览均从寻常生活中探索艺术,分别为「还原 基本——关尚智:宇宙飘流记」、「还原 基本——丹尼尔.克诺:艺术家的书」以及「还原 基本——电视捞饭」。「宇宙飘流记」以录像和艺术装置诉说香港人的探险故事;「艺术家的书」是丹尼尔.克诺为其世界巡回艺术计划而制作的第十二号作品;「电视捞饭」则把北角八间食肆变成街坊戏院,播放一系列影像作品。
此外,「油街实现」亦与不同社群和艺术家合办多个社群参与项目。其中的「玩转『油』乐场」与香港建筑师学会合办,获香港建筑中心支持,并赢得日本为表扬世界各地优秀设计作品而设的「优良设计奖2017」。本地建筑师从「转」的角度进行创作,表达对社会发展、城市建筑以及与生活相关的议题的看法。其他项目包括与设计师合作的「XCHANGE:盛食当灶」,与香港建筑师学会双年展基金会合办的「建筑兵法——『第十五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香港回应展」,还有陈丽云的「游阅书架」,托比亚斯.克莱恩的「揭视点」和严瑞芳的「看管时间的人」。
第六届「艺游邻里计划」压轴展览「游园志」于二零一七年五月至七月于香港视觉艺术中心举行,让观众透过展览认识香港历史,思考如何构筑具开放性和参与性的城市生活空间。于年内举办的「火花!」系列四个展览,则把不同媒介及领域中极具创意的策展思维汇聚呈现。「沟通的温度」探索数码沟通方式对个人身分构建的影响;「几时再见」利用以时间为基础的艺术媒介,诱发观众思考如何构筑故事;「只是看书」以视觉化和跨领域的方式呈现香港文学作品;「新游社:文创导赏员@社区」则从设计和执行层面探索导赏活动的文化使命。

香港视觉艺术中心

 

艺术推广办事处辖下的香港视觉艺术中心是开放的艺术空间,内有为专项艺术创作而设的工作室,以及为艺术学习、研究和交流而设的设施。近年中心为推动新媒体艺术举行多项活动,包括由伍韶劲及其创作团队策划的艺术体验旅程「秘密花园」,以及梁基爵结合光、影、声带来独特的场域特定艺术体验「笼里的十八种风景」等。两项活动均在二零一八年三月举行,赢得外地访客与本地观众赞赏。中心举办的活动还包括「#You #Me #OurSELFIES」、「艺术专修课程2017-18」、「medialogue」,以及定期举行的艺术教育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非遗办事处)透过全面进行确认、立档、研究、保存、推广和传承的工作,协助保护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二零一七年八月,政府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代表作名录),涵盖20个项目*。代表作名录为政府提供参考依据,就保护具有高文化价值和急需保存的项目,在分配资源时订立缓急先后次序。

 

二零一八年二月,位于三栋屋博物馆的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非遗中心)推出「口传心授系列II: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展览,介绍20个已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配合定期举办的讲座、工作坊、示范、表演及同乐日。非遗办事处亦在全港各区举办展览及活动以拓展观众,藉此提高公众对非遗的关注和认识。非遗中心年内吸引了逾101 000名参观者。
*获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10个本地项目,即粤剧、凉茶、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龙舟游涌、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中秋节——大坑舞火龙、古琴艺术(斲琴技艺)、全真道堂科仪音乐、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和黄大仙信俗,均已自动纳入代表作名录。粤剧于二零零九年获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10个已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为南音、宗族春秋二祭、香港天后诞、中秋节——薄扶林舞火龙、正一道教仪式传统、食盆、港式奶茶制作技艺、扎作技艺、香港中式长衫和裙褂制作技艺,以及戏棚搭建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