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年報2003 香港品牌形象 - 亞洲國際都會
GovHK 香港政府一站通 English
搜尋 網頁指南 聯絡我們
文化事務
 
*
*
*
*
*
*
*
*
*
*
*
*
*
*
*
*
*
*
*
*
*
  博物館

康文署轄下有六間主要博物館:計有香港藝術館、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海防博物館、香港科學館、香港太空館及香港文化博物館。這些博物館負責購藏、復修、研究、展出,以及傳達可以反映人類的精神和物質文明及生活環境的實物遺存,以供研究、教育和欣賞之用。

除此之外,康文署亦負責管理香港電影資料館及六間較小規模的博物館,包括茶具文物館、李鄭屋漢墓博物館、羅屋民俗館、上民俗文物館、三棟屋博物館及香港鐵路博物館。


香港藝術館

香港藝術館為公眾提供多元化的展覽和教育活動,以增加觀眾對世界各地藝術的興趣和認識。年內,藝術館共舉辦了 12 個展覽,其中七個為專題展覽,五個為常設展覽。專題展覽中有三個是大型展覽,展出來自內地和海外難得一見的文物藝術珍品,包括「一個老紅軍的私人生活」、「上海博物館藏過雲樓書畫」與「慾望與虔誠:約翰與巴馥.福特藏印度、尼泊爾及西藏藝術」。此外,曾在「倫敦香港節」舉行的「香港風情‧水墨變奏」展覽載譽歸來,這個展覽勾劃近數十年水墨畫在香港的發展及其影響。「香港藝術雙年展 2003 」更是本港藝壇兩年一度的盛事,參展作品充分反映了本港當代藝術的最新發展和藝術家的創意。

「香港風情‧水墨變奏」展覽勾劃近數十年水墨畫在香港的發展及其影響。
「香港風情‧水墨變奏」展覽勾劃近數十年水墨畫在香港的發展及其影響。

為提高市民對藝術的興趣,藝術館舉辦了不同類型的教育及推廣活動,包括錄像節目、專題講座、親子活動、藝術工作坊及展覽導賞等。藝術館也積極參與多項大型藝術推廣活動,例如「 2003 香港國際博物館日」及二零零二至零三年度的「學校文化日計劃」。此外,博物館為本屆「香港藝術雙年展」聯絡了不同的藝術機構、團體、大專院校及畫廊,以及籌辦了逾 20 項配套展覽及活動,使雙年展成為全城盛事。上述展覽連同各項教育與推廣活動,年內吸引觀眾和參加者逾 217,000 人次。

「香港藝術雙年展 2003 」展示近年香港藝術的潮流和發展。
「香港藝術雙年展 2003 」展示近年香港藝術的潮流和發展。


茶具文物館

藝術館轄下的茶具文物館設於香港公園內,以介紹中國茶具和推廣茶文化為主。

為了培養飲茶的文化及提高茶具陶器製作的創意,文物館舉辦比賽邀請香港的陶器製作家參與設計陶瓷茶具。

「鴛鴦:咖啡與茶具展」展出超過 100 件茶具、咖啡器皿及其他陶瓷雕塑。
「鴛鴦:咖啡與茶具展」展出超過 100 件茶具、咖啡器皿及其他陶瓷雕塑。


香港歷史博物館

除了「香港故事」常設展外,香港歷史博物館於年內舉辦了多個專題展覽,題材範圍廣泛,包括「吾土吾情 ── 香江文化傳承」、「香港廣播七十五年」、「萬眾一心 ── 香港史上疫症的抗爭」以及「孫中山與親屬 ── 從翠亨到香港」,從不同的角度闡釋內地與本港的歷史和文化傳承。博物館更與內地和海外的文博機構合辦四個大型專題展覽,包括「戰爭與和平 ── 秦漢文物精華展」、「拿破崙大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國歌展」和「學海無涯 ── 近代中國留學生展」。這些展覽不但擴闊了市民的文化視野,也促進香港與內地和海外的學術文化交流。年內,參觀展覽的人數達 1,017,240 名。

「拿破崙大展」反映十八和十九世紀絢麗多采的法國文化和宮廷生活。
「拿破崙大展」反映十八和十九世紀絢麗多采的法國文化和宮廷生活。

為培養市民對本港歷史和文化遺產的興趣,博物館經常舉辦形形色色的教育活動和推廣服務,包括展覽導賞、專題講座、工作坊、野外考察、館內錄像觀賞、學校文化日活動、巡迴展覽、國際研討會和校際考察報告比賽等,市民反應踴躍,參加者眾。年內,博物館又與香港教育學院合辦「第二屆小小博物館館長培訓班」,學界反應十分熱烈,學員在接受半年培訓後,於十一月在博物館舉行畢業展覽。

香港歷史博物館轄下有三間分館,分別為香港海防博物館、深水的李鄭屋漢墓博物館和柴灣的羅屋民俗館。年內,後兩間分館的參觀人數分別為 37,065 人和 31,337 人。


香港海防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座落於筲箕灣,佔地約 34,000 平方米,由舊鯉魚門炮台改建而成,主要分接待區、堡壘和古蹟徑三大部分。堡壘設長期展覽廳,當中的常設展覽「香港海防六百年」闡述本港自明清兩代、英治時期、日軍侵港以至回歸後的海防歷史。參觀者還可仔細觀賞堡壘和古蹟徑上的炮台、魚雷發射裝置、溝堡、彈藥庫等軍事遺蹟。

「中山艦文物展」展出著名炮艦中山艦的歷史文物,見證中國在近代史上的盛衰。
「中山艦文物展」展出著名炮艦中山艦的歷史文物,見證中國在近代史上的盛衰。

年內,博物館舉辦了三個專題展覽,分別為「中山艦文物展」、與消防處合辦的「葛量洪號滅火輪文物展」,以及「百步穿楊:亞洲傳統射藝」展覽。

為喚起市民對本港海防及軍事歷史的興趣,博物館舉辦了不同類型的教育活動,例如展覽導賞、古蹟徑導遊、專題講座、親子工作坊、表演示範、野外考察等。年內,共有 213,895 人參觀展覽和參加活動。


香港科學館

香港科學館在二零零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二零零三年三月二十三日期間舉行「失儀學:生理現象解究」展覽。展品非常吸引,包括機動模型和互動展品,由美國的供應商借出。這個展覽闡釋多數人認為骯髒的人體廢物的產生原因和過程,參觀者達 153,797 人次。

香港科學館提供不少可供觸摸和操作的展品,參觀者躍躍欲試。
香港科學館提供不少可供觸摸和操作的展品,參觀者躍躍欲試。

二月十二日至四月二十一日期間,科學館在大堂舉行「愛因斯坦 ── 世紀風雲人物」展覽。展品來自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猶太國家和大學圖書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檔案館的館藏,包括這位偉大科學家的珍貴照片和記錄其生活的電影片段,把這位世界級科學家兼人道主義者的形象活現觀眾眼前。

科學館於五月二日至八月三日期間舉行「科學隧道」展覽,吸引了 64,870 人參觀。這個展覽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協會製作,會場是一條長達 170 米的多媒體隧道,內有 12 個相連的分站,引領參觀者進入各個現代科研的新領域,欣賞從組成一切物質的基本粒子以至宇宙間最大型結構等最新科學成就。

「科學隧道」展覽介紹最新的科技成就。
「科學隧道」展覽介紹最新的科技成就。

為響應國際博物館協會發起的國際博物館日,本署於五月十六至十八日期間舉辦「香港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情迷博物館」。科學館是這項活動的統籌單位,與其他 20 間公共博物館和文化機構合作,籌辦了二百多項娛樂教育並重的節目,其中在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舉行為期三天的「博物館博覽會」吸引了近二萬名市民參加。在「香港國際博物館日」舉辦期間,各間博物館免費開放給市民參觀,共接待了 64,200 名參觀者。

六月三十日至十二月二十日期間,科學館於大堂舉行了「沙士與病毒」展覽。展覽由科學館自行製作,旨在向市民介紹關於「沙士」疫症和各類病毒的科學,展品包括一個立體冠狀病毒模型和一部紅外線前額溫度掃瞄器。

科學館於十月十日至十二月十日期間舉行「野外生態攝影年展」,展出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二零零一年和二零零二年野外生態攝影大賽中的得獎作品共二百多幀。攝影師通過藝術觸覺和精湛的攝影技術,把乾旱的沙漠、高聳的山巒、茂密的森林和深邃的海洋中各種動物的美態捕捉下來,展現了人與大自然的和諧,並帶出環保的信息。

為紀念中國於十月十五日完成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創舉,科學館於十一月一日至四日期間在特備展覽廳舉行「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展」,讓市民一睹神舟五號太空船的返回艙和航天員楊利偉在這次壯舉中穿的太空衣等展品。為了讓更多市民可以參觀展覽,科學館日以繼夜的連續開放七十六個半小時,刷新了公共博物館的開放時間紀錄。是次展覽吸引逾 103,000 人次參觀。

航天員楊利偉(藍衣者)與一眾嘉賓主持「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展」開幕典禮。
航天員楊利偉(藍衣者)與一眾嘉賓主持「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展」開幕典禮。

 

航天員楊利偉的太空衣。
航天員楊利偉的太空衣。

「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展」舉辦後不久,科學館隨即於二零零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二零零四年三月二十一日期間舉辦一個小型展覽,名為「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展 II ── 給香港的禮物」,展出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代表團送給香港的禮物。重點展品包括航天員楊利偉捐出的工作訓練服,以及兩幅顯示香港特區和珠江三角地區的大型星圖片。同場展出的還有科學館二零零零年和二零零三年航天展的紀念展品。

十月至十二月期間,科學館與香港天文台合辦了六個專題講座,分別由美國、內地和本港的傑出氣象學者主講,探討厄爾尼諾、颱風、氣候轉變等公眾關注的氣象學課題,參加者達 1,400 人。

以介紹本地大學正在進行的科研計劃和最新科技發展為主的科訊廊,在年內先後舉行了三個專題展覽 ── 「利用照片和畫像進行人像識別」、「有益的『害蟲』 ── 果蠅」和「宇宙之最」。這些與大學合辦的展覽展示科研人員與博物館專業人員攜手合作推廣科學的成果。科訊廊會定期更新展覽的內容,讓市民獲得有關科學發展和技術突破的最新資訊。

科訊廊為市民提供最新的科技發展資訊。
科訊廊為市民提供最新的科技發展資訊。

一如去年,本署在年內繼續推行「教師博物館入場證計劃」,以鼓勵教師參觀博物館和善用博物館資源輔助課堂教學。負責統籌工作的科學館為中小學教師安排簡介會,並處理了約 2,000 所學校的申請。

年內,科學館繼續與各教育機構、大學和專業團體合作,舉辦多項普及科學的特別活動。部分備受歡迎的活動包括二月的「趣味科學比賽」、七月的「環境議題教育研討會」與「第六屆常識百搭科學專題設計比賽」、八月的「第三十六屆香港聯校科學展覽」,以及十一月的「聯校機械奧運會」活動。

科學館的展覽和推廣活動年內共吸引逾 87 萬人次參加。


香港太空館

香港太空館致力向市民推廣天文和太空科學知識。年內,太空館加強天文觀測活動。在八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火星大衝」期間,太空館特別開放至凌晨時分,讓超過 5,000 名市民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火星。十月,太空館又與天文學會在尖沙咀海旁合辦「路邊天文」活動,沿路架起約 50 台望遠鏡,讓超過 1,500 名市民觀測天象。此外,為配合十月份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太空館舉辦了展覽、飛船模型展覽、工作坊等多項活動,還製作了相關的教育資料。

在香港太空館播放的兩齣全天域電影:極度深潛和大峽谷。
在香港太空館播放的兩齣全天域電影:極度深潛和大峽谷。
在香港太空館播放的兩齣全天域電影:極度深潛和大峽谷,甚受觀眾歡迎。

太空館出版了《 2004 天文月曆》,並推出兩個天象節目「征空傳奇」和「勇闖火星」,四齣全天域電影「國際太空站」、「大峽谷(千禧版)」、「極度深潛」和「直升機行動組」,以及六套學校節目「星星、月亮、太陽」、「飛越太陽系」、「太空之旅」、「遷徙奇觀」、「時空之旅」和「七大奇景」,吸引了約 290,100 名市民入場觀看。太空館還舉辦了 190 項推廣活動,參加人數逾 40,700 人。年內,太空館舉辦的 14 個小型專題展覽,連同天文展覽廳和太空科學展覽廳長期展出的展品,共吸引超過 325,000 人參觀。


香港文化博物館

香港文化博物館致力提供多元化的展覽和節目,題材範圍涵蓋本地的歷史、藝術和文化,以加強本港市民的文化意識,以及向訪港旅客推廣香港的文化遺產。

文化博物館在二零零三至零四年度以飲食文化為主題,推出多項展覽和教育活動。於二零零三年推出的專題展覽包括「味之塑:陶瓷藝術展」和「港飲港食」。「味之塑」由 12 位本地陶瓷藝術家以全年不同月份為主題,設計別出心裁的菜單,並創作藝術性與實用性兼備的餐具器皿。「港飲港食」則介紹本地飲食源流、食肆演變和食品的包裝設計。

年內舉辦的其他專題展覽,計有「城鄉舊事:『五四』前後的中國 ── 甘博中國攝影 1908-1932 」、「陳幼堅 ── 生活的藝術」、「眾裡尋『她』」、「時裝匯演 ── 轉變中的香港女性形象」和「亞洲拼圖 ── 第十八屆亞洲國際美術展覽會」。

「陳幼堅 ── 生活的藝術」展示藝術家把傳統中國藝術與工藝元素融入現代設計之中的獨特才華。
「陳幼堅 ── 生活的藝術」展示藝術家把傳統中國藝術與工藝元素融入現代設計之中的獨特才華。

 

「亞洲拼圖」展覽呈現亞洲當代藝術發展的多元面貌。
「亞洲拼圖」展覽呈現亞洲當代藝術發展的多元面貌。

文化博物館也為市民舉辦了 1,138 項教育和推廣活動,並於七月份推出全新的「博物館小先鋒計劃」,藉此培養小學和幼稚園學生對本地歷史、藝術和文化的興趣。該計劃由推出至年底,已招收了近 4,600 名「小先鋒」會員。

年內,博物館舉辦的展覽連同教育和推廣活動,觀眾和參與活動者達 455,629 人次。

文化博物館轄下有三間分館,分別為荃灣的三棟屋博物館、大埔墟的香港鐵路博物館和西貢的上民俗文物館。年內三間分館共吸引近 40 萬人參觀。


香港電影資料館

香港電影資料館致力蒐集、保存、編目和記錄香港電影及相關物品。經過多年來努力追尋,資料館現藏有大量的影片、拷貝和有關影片的資料,在保存香港面貌之餘,亦見證了本港的歷史和社會發展。資料館坐落於西灣河,設施包括一間設有 127 個座位的電影院、一個佔地 200 平方米的展覽廳、四個設有溫度和濕度調控裝置的影片資料儲藏庫和一間備有全電腦化編目系統的資源中心。目前,資料館已蒐集到約 5,600 套電影拷貝及約 60 萬項相關資料。現藏的影片拷貝中,有早至一八九八年美國愛迪生公司在香港拍攝的風光紀錄短片,以至八、九十年代的名作。

在香港電影資料館展出的「魔幻與奇觀 - 早期歐洲電影」展覽。
香港電影資料館的「魔幻與奇觀 ── 早期歐洲電影」展覽。

年內,資料館舉辦了九項展覽、 460 場電影放映會、 14 次座談會、 33 項學校活動和 12 項導賞活動,共吸引逾 16 萬人次參加。

此外,資料館還出版了《香港影片大全》第四卷( 1953-1959 )、《邵氏電影初探》、《粵語戲曲片回顧》(修訂本)等書刊。


藝術推廣辦事處

藝術推廣辦事處積極舉辦各式各樣的公眾和社區藝術活動,以推廣本港的視覺藝術,並致力與不同夥伴合作推行各項計劃,以進一步提高公眾對藝術的欣賞能力和參與程度。

辦事處由二零零三年五月至二零零四年一月期間,與香港藝術發展局、新世界第一渡輪服務有限公司和新世界第一巴士有限公司合辦「海上動感藝廊」,在三艘渡輪和中環的五號碼頭展出三組裝置作品和 20 組平面作品。

年內,辦事處又與多個夥伴合作推行第二屆「藝遊鄰里計劃」,在本署轄下各個場館、地鐵站、醫院、商場等展出六位藝術家和一個藝團的作品。此外,辦事處亦與「藝術在醫院」在年底合辦一項社區藝術計劃「天天新開始」,把視覺藝術繼續推廣至多所醫院,讓醫護人員和病人分享藝術。

辦事處同時負責香港視覺藝術中心的管理工作。該中心提供藝術工作室和展覽廳等設施讓公眾人士以優惠價租用,並重視覺藝術的培訓工作。「第二屆藝術專修課程」為有志接受有系統專業藝術訓練的藝術愛好者提供陶瓷、版畫、繪畫、雕塑和水墨畫等五類視覺藝術課程。這項為期九個月的專修課程在十月結束,隨後舉行畢業展覽,展出 62 位學員的作品。

第二屆「藝遊鄰里計劃」其中的一項展覽 ── 「凹凸世界 ── 尹麗娟陶塑作品展」,於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舉行。
第二屆「藝遊鄰里計劃」其中的一項展覽 ── 「凹凸世界 ── 尹麗娟陶塑作品展」,於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舉行。
 
 
2004 © 重要告示| 私隱政策 修訂日期: 12/12/19 | 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