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 Font Size
 
 
 
Banners
 

专题文章

 

从历史照片认识香港历史

香港历史博物馆馆长
吴志华博士
2000年

 

摄影术是在1839年8月法国政府宣布「大盖尔银版照相法」(Daguerrotype)实验成功而正式面世。自此,照片成为文字和图画以外,纪录人类活动的重要工具。留存的历史照片,使人们能够目睹已经消逝的过去,虽然只是零碎的、片断的,但却是人们认识和重建过去的历史的一种重要媒体。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有时文字描述,还不及一帧历史照片所蕴藏的丰富内容。

 

在摄影术未传入香港前,一些居港的外国商人喜欢聘请画家为自己绘像留念,及后华人社会也流行这玩意。这些画家大都集中在中环威灵顿街开设店铺,有时亦绘画一些香港风貌的图画,售卖给访港的观光旅客。及至一八六零年代,摄影日渐流行,影楼应运而生,到影楼拍照留念成为风气,不少摄影作品至今仍保存下来。稍后,随着摄影技术的改良,摄影机不再是一件巨大而笨重的仪器,普通人也可以携带摄影机四出猎影。当时不少访港的外国旅行家对香港的事物尤感兴趣,他们拍下了不少社会风貌、民俗人情、名胜古迹的照片。

 

日军占领香港的三年零八个月,很多历史文献和照片也散失了。两所专门收藏有关香港历史资料的公营机构:香港历史博物馆和香港历史档案馆,近二十年来都十分注意对历史照片的搜集工作,它们所收藏有关香港历史的旧照片至今约有两万帧,当中最早的历史照片是一八五零年代末期的摄影作品,这批历史照片藏品是我们研究和认识香港历史的宝藏。

 

香港过去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可以用沧海桑田来形容。人口由最初的七千五百人剧增至今天的六百五十万。急剧的都市化,繁盛的商业活动,加速了新旧建筑物的兴替,至今仍保留下来具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物实寥寥可数。旧大会堂、旧汇丰银行大厦、旧中环邮政总局、旧尖沙咀火车站,这些在老香港曾鼎鼎有名的建筑物,都早已烟飞灰灭,成为历史名词。前人对它们的文字记述,无论如何生动,也不能重建其雄伟的形象。但我们却可以凭几帧历史照片,一睹其昔日的风采,彷佛回到百多年前的世界,享受这种穿梭古今的乐趣。

 

有时这种感性的认识,也可启发我们对历史的反思。当我们翻阅一些五六十年代香港的平民生活照时,我们会发现当时港人生活原来是那么的艰苦,物质是那么的匮乏。在经济不景气下,我们的先辈仍坚守岗位,默默地辛勤工作,为香港经济在八十年代腾飞打下了基础。这些历史照片道出了香港成长的故事,说明了香港繁荣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当中有起有跌。自强不息是历史给我们的教训与启示。

 

私隐政策 / 重要告示    最后修改日期:

© 版权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