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 Font Size
 
 
 
Banners
 

专题文章

 

香港一元纸币的故事

香港历史博物馆一级助理馆长
陈成汉先生
2012年

(曾于2012年5月明报月刊发表)
 
香港一元最早以硬币出现于一八六六年,随着香港铸钱局于一八六八年结业,港府直至一九六零年才重新铸造一元硬币,其间香港长期使用一元纸币,并经历了由银行钞票转变为政府纸币的过程。在日占前后,香港更曾出现加盖一元纸币。
 
 
香港最早的纸币
香港本土货币最初是以纸币模式出现。香港第一间银行名为东藩汇理银行,原名西印度银行,于一八四五年四月十四日在中环德己立街开业。翌年,该行开始发行钞票,面额由五元至一千元不等。一八五七年,才有第二间银行开业和发钞,名为印度伦顿中国三处汇理银行(即有利银行),其后又有印度新金山中国汇理银行(即渣打银行)、呵加剌汇理银行、香港上海滙理银行(即滙丰银行)及印度东方商业银行(译称)相继开业和发钞。这些银行有若干共通点:一、银行名称多数有汇理二字,清楚表示银行以「汇兑」和「理财放贷」为主要业务;二、除了滙丰银行以外,其余五间银行的名称都与印度相关,证明早期香港银行离不开印度巴斯商人(Parsee Merchants)的资本;三,除了滙丰银行由本地外商在香港注册成立,由港府授权在本地发钞以外,其余五间银行都透过英国皇室颁授的《皇家特许状》在香港发行钞票,把银行总部设于英国。而根据《皇家特许状》的规定,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必须等同于一英镑及其倍数。按照一八四五年港府颁布的官方兑换率,一英镑兑五枚墨西哥「鹰洋」,而每枚「鹰洋」又等值于香港一元,所以港元钞票都是五元或五元的倍数。
 
 
汇丰独家发行一元钞票
一八七二年至一九三五年,滙丰银行获港府授权,独家发行一元钞票,成为香港发钞史上的一个异数。早前成立的香港铸钱局在一八六八年结业后,香港出现一元硬币荒,滙丰银行一元钞票便在这个背景下面世。
 
根据一八七二年七月二日港督坚尼地致英国殖民地部大臣的书函,滙丰银行于同年六月十三日向港府申请发行一元钞票。坚尼地与定例局(今立法会)及谘议局(今行政会议)讨论后,根据《殖民地条例》第五条十二项,授权滙丰银行发行一元钞票。英国殖民地部就此事征询财政部的意见后,却以「遗憾」字眼来形容坚尼地的决定,指责他在未征得殖民地部的同意前,不应自行授予滙丰银行特权,更要求港督尽可能回收所有已流通的一元钞票。英国当局对一元钞票的发行如此紧张,原意是要避免银行钞票落入基层民众手中。自一八六二年港府确立银本位币制后,银行的发钞储备均使用白银,而钞票持有人都可以凭钞票前往发钞银行,兑换同等面值的白银或银币。当时英国财政部相信,香港的基层民众对流言敏感,容易因恐慌到银行挤兑白银,如银行无法一一兑现,香港银行体系的公信力便会荡然无存,对香港的经济也会带来严重破坏,所以视一元钞票的发行为不可逾越的禁区。
 
但既然港府已答允让滙丰发行一元钞票,而银行亦已大量印制,所以一元钞票的发行已是既成事实。在殖民地部的责难下,港府以民意为挡箭牌,提及一元钞票自推出以来商民皆便,如政府一意孤行回收,将会招致社会各阶层的不满。既然一元钞票不能取缔,港府于一八七五年答应以港币二十二万六千元为该面额的发钞上限。
 
然而,由于一元钞票的需求及流通量甚大,翌年滙丰银行已要求增加上限至港币三十万元,被港府拒绝。既然一元钞票不敷应用,而英国当局又不愿意让滙丰多发钞票,由港府自行发行一元纸币是最佳的解决方法。一八七九年滙丰银行向新加坡政府申请成立分行时,英国殖民地部便指示港府向滙丰银行提出交换条件,要后者作出书面承诺,一旦港府发钞,银行须从市面无条件回收一元钞票。虽然滙丰银行的董事局在一八八零十一月已作出承诺,但港府却以公共开支庞大为理由一直没有发钞,所以滙丰一元钞票从一八七二年起,一直发行至一九三五年,长达六十四年。
 
至于钞票的发行上限,在一九一二年九月以前都没有改变,一直维持在港币二十二万六千元。其后陆续有所提升,至一九二零年三月增至二百万元,此上限沿用至一九三五年政府发行一元纸币。
 
滙丰银行的一元钞票设计,在十九世纪时只有银行纹章(见图一),至二十世纪增加了不列颠尼亚女神像及寓言人物图。特别是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五年沿用的一款钞票,首次出现窗口水印,成为港元钞票最早的防伪特征之一(见图二)。早期香港钞票都要银行大班亲笔签名,而滙丰一元是香港最早出现的全机印签名钞票。至于钞票的面积则越来越缩小,第一款有120乘180毫米,至最后一款只有95乘131毫米。
 
 
政府纸币取代汇丰钞票
汇丰银行独家发行一元钞票的局面,直至一九三五年才有转变。经历了一九二九年的经济大萧条,美国为恢复当地经济,于一九三四年通过《收购白银政策》,导致银价上升,以便倾销美国商品到当时亦采用银本位币制的中国,结果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而中国商品竞争力亦因此下降。有见及此,国民政府在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四日宣布结束银本位制,港府在十一月九日紧随其后。过往由港府发行的本地银币,或市面上仍折价流通的非本地银币,一律停止使用。(注:惟英国贸易银元继续使用至一九三七年八月一日。)换言之,一元面额的香港货币只剩下汇丰钞票。为了维持银元停用下的货币流通,港府于十一月十二日推出一元纸币,成为最早的政府钞票。原来港府早在数月前已未雨绸缪,委托英国印钞厂印制一元纸币,所以在银本位制废除后仅三天便可推出市面。
 
根据当年政府档案和报章所示,港府发行一元纸币,原意只是取代此前在市面流通的银元,并非要代替滙丰银行发行一元钞票。事实上,港府多次重申,政府一元纸币只为应急发行,待滙丰银行一元钞票供应量增加,政府纸币便会逐步回收。然而为何结果刚好相反,在港府开始发行纸币的同时,滙丰银行突然停止发行一元钞票呢?确实原因不详,但可以从下列两方面作推论:其一,滙丰银行遵守一八八零年的承诺,当港府发行一元纸币后,便停止发行同面额钞票。其二,虽然一元的发钞上限在一九三五年已增加到港币二百万元,然而滙丰银行钞票的发行总值至同年年底已高达一亿一千二百三十二万二千一百四十三元,所以一元钞票只占该行发钞总额百分之一点七,微不足道。加上一元纸币的寿命通常只有约一年,维持市面流通所需有一定成本;既然港府已接手,银行停止发行可理解为商业决定。
 
在一九四一年香港沦陷以前,港府曾发行两款一元纸币,分别印有英皇乔治五世及乔治六世的肖像(见图三及图四)。前者于一九三五年起发行,后者于一九三九年开始流通。又两款纸币分别印有库务司和财政司的机印签名,原因是港府于一九三八年新设财政司,取代原来的库务司一职。政府一元纸币的面积亦较前述的滙丰钞票细小,只有79乘126毫米。随着滙丰银行停止发行一元钞票,英国贸易银元在一九三七年停用,港府成为香港一元货币的惟一发行者。
 
 
日占香港前后的政府加盖钞票
一九四一年圣诞日香港沦陷,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占时期,港人被逼以港元兑换军票,严重影响香港货币的正常运作。此外,在日占香港前后出现的政府加盖钞票,亦为香港货币史上的一大特色。港府于一九三五年起发行的一元纸币,都在英国印制,但二战期间交通严重受阻,钞票不能如期运送。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军侵袭香港期间,商号店铺相继停业,大批小贩涌现街头,所以市民对一元及面额更少的辅币需求甚大。滙丰银行代表港府,征用商务印书馆在港印制的中国银行五元钞票共一百万张,加盖「香港政府壹圆」字样发行,成为香港历史上首款加盖钞票,自十二月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在香港市面流通。(注:中国银行在一九四二年曾向滙丰追收港币二万二千元印钞费。)这款钞票的正面印有山东泰安岱庙图,背面为山东泰山的南大门图,因缘际会成为香港货币的一员。(见图五)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同月三十日,英国海军少将夏慤抵港成立军政府,英国再次接管香港,并要在短时间内取缔军票。战后百废待举,港府于是故技重施,计划推出加盖钞票。原来在日占香港期间,中华书局曾在港为南京汪伪政权的中央储备银行印制一千元及五千元钞票,于是港府便征用来加盖为香港五元及十元作应急之用。此外,位于中环华人行地库的印钞厂(Ye Olde Printerie Ltd)曾为日军印制军票,并在日军投降前完成了五百圆及一千圆军票的印版。(注:日占时期在港流通的军票最高面额只有一百圆。)由于这两款军票并未进行印刷,更遑论流通使用,所以港府挑选了一千圆的印版进行加工,并委托原印钞厂加盖英文字样,计划充当政府一元纸币在市面流通。
 
这张加盖一元钞票的主体图案为日本传奇人物武尊和供奉武尊的建部神社(见图六)。武尊是日本第十二代景行天皇的儿子,其子嗣是现今日本天皇的直系祖先。随着政府新钞于九月十一日从英国运抵香港,银行钞票亦相继抵埗,战后的加盖钞票结果没有流通,并自一九四六年二月十二日开始烧毁,只保留一百套存档及移交政府、银行及博物馆等单位保存。
 
 
战后重新发行的政府一元纸币
自一九四五年起,港府重新发行一元纸币,与战前一样印有英皇乔治六世的肖像,只是颜色不同。一九五二年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继位,新一元纸币于一九五二年七月一日面世,一直发行至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见图七)。港府鉴于纸币易于损耗,印刷替换的成本高昂,所以在一九六零年十二月起改用硬币,不再发行新纸币,而原来已发行的一元纸币则逐步回收,直至一九六九年九月一日港府刊宪取缔一仙以外的所有政府纸币,政府一元纸币退出历史舞台。
 
一仙纸币于一九九五年十月一日停用,此后所有殖民地年代的政府纸币均不再是法定货币。二零零二年,港府因应市民的需求重新发行十元纸币,亦是港府至今惟一发行的纸币面额。随着一元纸币被硬币淘汰,而一元硬币又逐步被电子货币取代,香港货币不断在蜕变,由有形转向无形。一枚枚细小精致的硬币、一张张色彩缤纷的纸币,见证着香港历史的大时代变迁。
 
展览:「香港货币」
时间:二零一二年三月十四日至六月四日
地点:香港历史博物馆专题展览厅

 

图一 一八七二年滙丰银行一元钞票

图一:
一八七二年滙丰银行一元钞票
(香港历史博物馆藏品)

图二 一九二六年滙丰银行一元钞票

图二:
一九二六年滙丰银行一元钞票
(香港历史博物馆藏品)

图三 一九三五年政府一元纸币

图三:
一九三五年政府一元纸币
(香港历史博物馆藏品)

图四一九三九年政府一元纸币

图四:
一九三九年政府一元纸币
(香港历史博物馆藏品)

图五一九四一年政府加盖一元钞票

图五:
一九四一年政府加盖一元钞票
(香港历史博物馆藏品)

图六 一九四五年政府加盖一元钞票

图六:
一九四五年政府加盖一元钞票
(香港历史博物馆藏品)

图七 一九五二年政府一元纸币

图七:
一九五二年政府一元纸币
(香港历史博物馆藏品)

 

私隐政策 / 重要告示    最后修改日期:

© 版权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